去年9月底,15岁自闭症少年雷文锋之死,使自闭症群体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自闭症患儿又被称为“来自星星的孩子”,这个诗意的名字背后却饱含自闭症患者家庭的焦虑与生存压力。可以说,自闭症家庭承受的压力,普通人无法想象,大龄自闭症患者的未来出路令人担忧。面对这样的困境,机构、社会、家庭应该做些什么呢?
图为大龄自闭症孩子石雨庭(左)
大龄自闭症家庭的困境
家住迎江区的石雨庭是一名“星星的孩子”,他今年虽然已经24岁,但心智只相当于四、五岁的孩童。石雨庭的未来,让他的爸爸、妈妈忧心忡忡。
3月27日,连日的阴雨终于得以停歇。一大早,石雨庭的妈妈刘岚将7岁的小女儿送往学校后,立即返回家中,将躺在被窝里的石雨庭喊了起来。一切收拾妥当,母子二人开始他们每天的必备“功课”:散步。刘岚说:“有时母子两人会到长江边转一圈;有时就从家里走到学校,在学校玩耍一上午。”
刘岚所说的学校是安庆起点自闭症儿童康复中心,石雨庭曾在这里学习过两年,熟悉的环境让石雨庭十分开心。尽管已经超过了学校规定的接收年龄,但石雨庭还是要求刘岚经常带他来这里。“我们刚刚去了学校的青少年部,现在又到少儿部这边来。这两个地方儿子常常跑。”刘岚说。
坐在学校的会议室里,石雨庭抱着一个收音机在听。收音机里此时正播放着电视剧《西游记》的主题曲《敢问路在何方》,石雨庭不时跟着哼唱两句。记者问:“石雨庭,你在听什么呀?”他回答:“西游记。”
刘岚告诉记者,小时候,石雨庭的爷爷经常带他到公园听黄梅戏,石雨庭也很爱听黄梅戏,他的收音机里除了西游记的几首插曲,就是各种黄梅戏选段。“一天到晚,收音机都不离手。”
下课铃声这时响起,按照学校的规则,即使石雨庭离校很多年,仍然对他有着约束力。
石雨庭能够与大家简单的交流,是刘岚和丈夫努力了近20年的成果。刘岚现已辞职在家,生活的重担落在刘岚丈夫一人身上。
康复之路孤独的摸索
“孩子两岁的时候,还能说一些话,后来语言逐渐退化,一直到3岁多上了幼儿园。有一次,老师告诉我说,石雨庭有些不对劲,像是自闭症的表现,让我赶快带他做检查。”刘岚说,上世纪九十年代,国内关于自闭症方面的研究还不多。“即便是检查,安庆市也做不了。我们去了南京,在那里被确诊了。”
刘岚说,当时得知孩子患有自闭症,她和丈夫都很难过。“但我知道不能什么都不做,必须要训练他,有可能还会往好的方向发展。那个时候,我们一个月的工资不多,在南京一家脑科医院确诊。这家医院有一个培训班,培训一个月需要3000元费用。”
刘岚说,她出不起那么多钱。“我站在这个培训班门口学了几天,看老师的动作,回来教孩子。”
为了孩子的康复训练,刘岚毅然辞职在家。
“那时候不像现在,有相关的自闭症康复训练的专业机构,当时全国都没有几所,我们自己也搞不懂自闭症是什么。市面上卖的书籍,也没有关于自闭症康复训练的,都是关于脑瘫、智障、弱智等康复训练的书籍,我也买了一堆回家自己看,对照着书本教石雨庭。”提起孩子的康复训练之路,刘岚觉得很辛酸。
“那时候各种硬件设施也跟不上,石雨庭感统失调。为了训练他的感统,就在自家的院子里用绳子吊个凳子当作秋千,让他坐在上面。”刘岚说,直到2002年,北京的一家自闭症康复训练机构在合肥市办培训班,石雨庭才真正得到专业的培训。
“大约学了40天,培训费用也是3000元,东拼西凑借的钱,我带着石雨庭一起过去的。在当地租一家小宾馆,白天带着孩子做培训,学专业的动作,晚上回宾馆住。”刘岚说,直到这个时候,她才学到了专业的内容。“这次培训回来后,我就上手了很多,对孩子进行康复训练也知道从哪些方面下手,训练效果也好了很多。”
安稳度过青春期躁动
刘岚说,石雨庭青春期躁动的那几年,正好赶上安庆起点自闭症儿童康复中心成立。“那时候,这家康复中心租的是别人家里的房子,师资、硬件设施也跟不上,但毕竟是我市第一家专业的康复中心。石雨庭当时正值青春期,十分躁动,不像其他正常的同龄孩子,心里有事或者着急还能对父母、朋友们说一说。他经常用脑袋撞墙,撞柜子,拿拳头砸门。”
刘岚告诉记者,那几年,家里的柜子等家具都被石雨庭破坏殆尽,他身体也经常受伤。“送到康复中心以后,情况就好了一些。白天老师上课,我也在旁边学,晚上回去给他强化。另外,还有专业人士在身边,这对他的康复训练也有好处。孩子青春期的那几年,算是比较平稳地度过了。”
刘岚说,由于受年龄的限制,石雨庭仅在康复中心学习了两年。“17岁时,他不得不离开这家康复中心。”
谁来帮帮“星星的孩子”
石雨庭17岁离校后,再无去处。“天天就在家里。上午,我带他外出逛逛,余下的时间就在家里看电视,看碟片。小时候,他还帮我扫地、拖地、洗碗,好多家务活都做,现在也不做家务活了。”刘岚在言语中透露出自己的担忧。
“石雨庭刚被诊断为自闭症时,我和丈夫都没想过再要一个小孩。过了这么多年,坚持康复训练,也只能到这个程度,我们都有些疲倦了。”刘岚告诉记者,自从小女儿出世后,她对石雨庭的康复训练也逐渐少了。
“精力跟不上,石雨庭要照顾,还有小女儿要照顾,家里还有很多家务。周一到周五,把女儿送到学校去以后,我就陪石雨庭散步,周末还要花点时间陪女儿。”刘岚说,现在已经完全中止了对石雨庭的康复训练。
“对于自闭症儿童来说,康复训练是需要一辈子坚持做的事。”安庆起点自闭症儿童康复中心负责人陈源芳告诉记者:“康复训练中止后,他各方面的能力会逐渐退化,比如语言也会再一次退化。”
对于石雨庭何去何从,刘岚也很迷茫。她说:“我们健在的时候,还能够照顾他,一旦我们不在了,他该怎么办呢?”
刘岚说,这也是所有自闭症孩子家长担心的问题。“国家对自闭症儿童的免费教育到16岁就结束了,但这些孩子仍然要生存,而自闭症又是一个终生的疾病。没有了国家的免费教育,一个普通家庭很难承担高昂的费用,像我们这样的家庭,只有丈夫在工作,妻子负责照顾孩子,家庭的担子就要重一些。”
刘岚说:“在一些大城市,一些自闭症儿童的家长自费开了洗车行之类的,让一些成年的自闭症患者做一些简单的,比如洗车之类的活,能够让他们接触到社会,也挺好的。”
“我丈夫说,等他老了,就不做了,回家陪石雨庭,陪他踢球,陪他逛街。但是不行啊,怎么也要等小女儿成人后才行啊。我丈夫这些年还要努力挣钱,等我们老了,要为石雨庭留一笔钱,把他送到福利院之类的地方,也不能让他妹妹承担这个责任……”刘岚如是说。
—新闻链接—
自闭症,也称孤独症,是广泛性发育障碍的代表性疾病。主要特征是漠视情感、拒绝交流、语言发育迟滞、行为重复刻板以及活动兴趣范围的显著局限性,一般在3岁以前就会表现出来。自闭症者“有视力却不愿和你对视,有语言却很难和你交流,有听力却总是充耳不闻,有行为却总与你的愿望相违……。”人们常常将自闭症患儿唤作“星星的孩子”——犹如天上的星星,一人一个世界,独自闪烁。
目前,有关自闭症的治疗共识是,没有特效药物治疗,应遵循早发现早治疗的原则。有数据显示约2/3患儿成年后无法独立生活,需要终生照顾和养护。影响自闭症患者治疗预后的因素主要包括:智商、5岁时有无交流性语言、教育训练情况。如能早期进行有计划的医疗和矫治教育、并能长期坚持,有助于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