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本地快讯 >

生命归途的送行者:殡葬管理所里的一群年轻人

  又是一年清明时,潇潇春雨忆故人。清明,我们缅怀过去,祭奠先人,给远方的亲人寄上一份真挚的想念。那你可曾想起,是谁充当了生命归途的送行者?

  这是一个被很多人讳莫如深,甚至闻之色变的职业,与人们对于殡仪馆沉闷刻板的印象截然相反的是,安庆市殡葬管理所里活跃着一群80、90后年轻人,他们大都是主动选择加入殡葬行业的。当大多数同龄人把大都市作为梦想目标时,他们却选择每天穿梭在生命的终点站,送逝者离开,给生者慰藉。在一次次与死亡面对面的历练中,他们对生与死开始变得坦然。

  他们的到来,让人们原本认为沉闷的传统殡仪行业,变得更有活力。那么,当初他们为何选择这份职业,成为一名职业殡仪人员,又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呢?在清明节前夕,记者走进他们的世界,聆听他们的想法。


他们每天都经历着不同的生离死别,穿梭在一个又一个伤感或遗憾的故事里

  平均年龄33.7岁

  据市殡葬管理所所长胡荣忠介绍,安庆市殡葬管理所目前有职工58人,平均年龄33.7岁,每年火化4000余人,2016年火化已达到4600余人,每天火化十几具遗体,最高一天火化遗体高达33具。工作量非常大。

  随后记者来到火化间,初次见到付建宇、邓忠建、李娜、陈郡等人时,记者便被他们的热情、微笑、活泼所感染,如果不是事先知道了他们的职业,记者压根就猜不出来他们所从事的工作。

  在轻松愉快的交流中,记者才了解到,原来在这群年轻人中,有几个都是科班出身,在高校学习时所学的专业就是殡仪专业。而促使他们选择这一专业的原因,主要还在于殡仪专业的冷门,利于就业

  27岁的付建宇是吉林人,在长沙上大学的他,学的正是殡仪技术与管理专业,而最初要求他选择这一专业的还是他的父亲。“对于父亲来说,我能在毕业之后找份稳定的工作,他们就满意了。记得那时填报志愿的时候,厚厚的志愿书上有很多专业,父母就想找个冷门一点的专业,以便于就业,最终父亲听从一个朋友的话就给我选择了冷门的殡仪专业。”付建宇回忆说,他最终还是听了父亲的话,进入学校学习之后,发现学的多是理论知识,而且学校比较注重心理上的培养,渐渐的,他也就接受了。他的同学在大学原本学习计算机专业,后来换成了殡仪专业。“那时候学习计算机的人特别多,考虑到以后不好就业,后来就转成了比较冷门的殡仪专业。”如今他的同学也和他在一个单位工作。

  实践证明,这一冷门专业在就业时的确比较容易。科班出身的他们告诉记者,由于自己所学的专业既冷门又有局限性,所以在毕业时的就业方向也比较明确,最终都比较顺利地进入到了与专业相符的殡葬管理所工作,在各自的岗位上体现自己的价值。


让逝者有尊严地离去

  调整心态

  这群年轻人虽然同在殡葬管理所内工作,但却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他们有的是化妆师,有的是火化师,有的是司仪……然而,无论在何种岗位上,他们都提到了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在工作中经历了心态调整,从怕到不怕这个过程。因为,毕竟他们是为逝者工作的,这在心理上需要有一定的承受力。

  可能是由于工作时间不长的原因,31岁的女化妆师李娜显得有些腼腆,她现在所做的是整容化妆师的工作。2016年7月她通过公开招聘进入殡葬管理所工作。“刚来上班的时候,心里有些害怕,但慢慢时间长了,也就不那么怕了。”而有多年工作经验的方国全老师傅则向记者坦言,他大约花了很长的时间才让自己的心态平和下来。“我那时是安庆市第一批整容化妆师,因交通事故、车祸等死亡的人比较多,面容恐怖的也很多,那段时间我连饭都吃不下去,后来时间久了心态才慢慢调整过来。”而曾做过化妆师的方从明主任则告诉记者,在理论与实践的差距面前,他的心里有种信念,每每看到自己将面容毁坏的逝者恢复到生前面容时,他的心里也得到了安慰。


生命归途的送行者

  实力派的年轻职工

  邓忠建,遗体火化工。可以说遗体火化是殡仪馆工作中最辛苦、最艰巨,也是最关键的环节。他总是小心翼翼地将遗体放上进尸车,轻轻地操作着,他总是感同身受着失去亲人的悲痛心情,将丧属当做自己的亲人。为了确保火化机正常运转和为单位节省开支,邓忠建就刻苦钻研火化机原理,定期爬进炉膛清理烟灰,疏通管道,更换炉砖,全身沾满黑灰,炉膛内刺鼻的气味,常引起严重的胃肠反应,几天都吃不下饭。他十多年如一日,始终战斗在这平凡而又特殊的岗位上,用细致的服务和精湛的技能赢得了无数丧属的敬重和信任,2014年被民政部授予“全国殡葬工作先进个人”。

  付建宇,一个1991年出生的年轻人,2013年大学毕业后来到安庆。接遗体、开炉门、装遗体、关炉门、点火......这就是他每天的工作。20出头的小伙子,每天面对的是许多不同原因死亡的遗体,有溺水的、出车祸的、塌方的、爆炸的或疾病死亡的......要面对丧属与逝者生死绝别时悲恸欲绝的场景,哭天喊地、撕心裂肺......但是,付建宇没有退缩,他坦然道,我试着把他们当成自己的亲人,努力让逝者得安息,生者得慰藉。

  记者顺着楼梯走到地下负一层的防腐部工作间,空气中有浓重的潮湿气息。一间不到10平方米的入殓室内,一张不锈钢床上停放着一具老年逝者的遗体,小涵和小可(均为化名)各站一边,小涵戴着白色橡胶手套打开化妆箱,拿出一把毛刷准备打粉底,小可则在一旁调试化妆颜料,颜色是她们自己根据逝者面部状况调制的,大部分时候是肉色、大红色的油彩混合,前者打底,后者点在双颊及下巴处。

  李波,28岁的安庆本地人,他给逝者梳头、打粉底、打腮红、描眉和涂口红,一系列工序在1个小时内便熟练地完成了,遗体面相安详沉静。最后把枕头放到遗体头下,等候稍后的遗体告别礼。这是他今天处理的第一具遗体。在防腐整容部,繁忙的时候,他每天经手处理的遗体有10多具,防腐、整容、护理,各个环节都要参与,也就是大家所说的“入殓师” 。

  胡荣忠所长认为,安庆市殡葬管理所的年轻人都是实力“选手”,“绝对都能独当一面。”他说。

  一些人的不理解

  社会上有很多人对殡葬这一行还是不理解和忌讳,这些似乎不可避免。

  90后正值青春年华,说起女朋友、婚姻择偶,付建宇还有点小羞涩。他说关系好的都是自己认识很久的同学和同事,交友圈子小。他的女朋友也是有人给他介绍的,现在处得很好,女方家长也不反对。说这话时付建宇一直微笑着。

  对社会上有些人的不理解,年轻人可以忍受,但说起爱情,他们都沉默了。小岚(化名)与我市一名小伙彼此爱慕,可是她却一直不敢把自己的职业告诉对方,后来小岚觉得两人感情比较牢固了,才小心翼翼地将事实和盘托出,可小伙听到后显出很难受的样子,考虑很久后还是对她说:“可是你干那活,一想起我就接受不了。”就这样,两人分手了。

  当时与付建宇一起来到安庆的两个女化妆师在殡葬管理所工作2年多后,都因为爱情先后离开了这个职业,回到北方的家乡重新找了份工作,可以说,这是一种无奈的选择。

  但更多的人选择了留下。尽管面对很多人的不理解,他们仍然选择坚守。

  有鲜花和掌声的坚守是付出之后的回报,默默无闻处的坚守更是一种对信仰的坚持。“让逝者有尊严地离开!”这批80、90后的年轻人为逝者生命的尊严而默默奉献,他们用青春诠释了人间大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