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本地快讯 >

新春记者行:大山深处 红星村唱响脱贫之歌

  阳春三月,万物复苏。在太湖县小池镇红星村的产业扶贫示范基地里,66岁的刘传贵正在给猕猴桃树苗锄草,黝黑脸颊上豆大的汗珠在阳光下熠熠发光。“再过几个月,我们村第一批猕猴桃就要上市了,日子真是一年比一年好。”刘传贵望向远处的山峦,眼里满是期盼。

  虽然叫红星村,但一直以来,这个处于大山深处的纯山区村一点都不“闪闪放光彩”,倒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贫困村。“我们村地大人少、山多田少、山高沟深,自然环境非常恶劣,交通闭塞,基础设施几乎没有。村民们要么外出务工,要么在家种地,收入低、贫困发生率高,村集体经济也非常薄弱。”该村党总支书记叶克诚告诉记者。

  叶克诚从1984年便进入村委会工作,他深知红星村贫困的根源除了先天条件不足外,更大的原因是后劲跟不上。2014年10月,省委确定省委组织部联系帮扶红星村,选派了一名机关干部到村任党总支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长。叶克诚心里清楚地知道,红星村脱贫的机会来了。

  贫困的面貌要改变,首先村干部得带头干,一场改革首先在村委会内部掀起。该村根据脱贫目标和产业发展,设立老党员支部、流动党员支部和两个产业支部,并建立了村干部坐班制和AB岗制度、党总支学习制度、“红星工作制度十八条”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之前是人人不干事,或者是一个人干事也干不成,经过内部改革后,现在是人人心中都装着事,人人手上都干着事。那么,脱贫这事就好办多了。”叶克诚说。

  让贫困村彻底摘掉帽子,必须挖掘和发展本地资源和优势。该村对全村贫困户进行了摸底调查,完善建档立卡工作,细化致贫原因,分解脱贫步骤,开展保障、助学、救助、劳动力转移、产业、“母鸡带小鸡”等六项脱贫措施。

  经过前期的充分调研和反复研究,该村发现种植猕猴桃有很大的市场前景。目前,通过能人带动、基地示范,全村已建立起450亩猕猴桃种植基地,并成立了猕猴桃种植合作社,建立“合作社+企业+贫困户+基地”的利益联结机制,村集体用农发财政资金持股,贫困户参与合作社收益分红。

  该村还与苗木花卉大户合作打造了150亩的苗木花卉基地,实施了60千瓦的光伏发电项目,每年为村集体增收6万元以上。新修了9.5公里的水泥路、2.3公里砂石路、修复21处水毁道路等,还新建了村民休闲广场,实现安全饮水全覆盖,公交车在今年1月初也开进了这个偏远的山区。

  村民刘传贵家里有5亩多地,自从村里搞起了产业扶贫,他就把土地全部流转给了企业种猕猴桃。经过村民们三年的精心培育和呵护,红星村猕猴桃基地的第一批猕猴桃将于9月份正式上市,到时候,村民们又能增加一笔收入。全村脱贫,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