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本地快讯 >

织牢扶贫保障网 兜住民生保底线

  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五个一批”工程中,社会保障兜底脱贫是一项重要措施。在我市提出的“增收”、“就业”、“基础设施”、“救助”、“兜底”五大计划中,“兜底”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主要路径之一。

  近年来,为帮助全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早日脱贫,我市坚决贯彻“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工程,有效发挥政策兜底作用,密集出台一系列保障政策,通过低保制度、医疗救助、特困供养、教育帮扶等手段,在全市编织了一张牢固的“保障网”,用制度保障兜住民生底线,让脱贫攻坚之路更顺畅。

  扶贫“保底”功能不断完善

  近两年来,我市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要求和政策目标,旨在精准识别的基础上,采取最低生活保障、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等多元化的保障形式予以救助和支持,以保障其基本生存,使其不再陷入贫困或返贫境况。

  去年7月,我市出台《关于社保兜底脱贫工程的实施方案》,明确了兜底四项主要任务,分别是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健全特困人员供养制度、强化医疗救助制度、规范临时救助制度。紧随其后,又出台《关于健康脱贫工程的实施意见 》,按照“保、治、防”的工作路径,着力推进“三保障一兜底”,实施“351”和“180”工程,形成贫困人口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和兜底保障相互衔接的医疗保障体系。

  社保兜底扶贫,低保线和脱贫线已经实现“两线合一”,对贫困户实行动态管理,实现应保尽保。没有劳动能力的困难家庭全部纳入农村低保范围,实行“兜底保障”。按照不低于上年度当地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的60%合理确定供养标准,健全特困人员供养制度,全面建立特困供养人员标准动态调整机制。防止因突发性困难致贫返贫,加大临时救助在贫困地区落实力度,健全完善“救急难”工作机制,拓展临时救助方式,规范临时救助制度。

  教育扶贫,建立从学前到小学、中学、大学的“一条龙”帮扶机制,资助贫困户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接受学前教育,免除贫困家庭高中生的学杂费,对中职一、二年级学生补助国家助学金,优先办理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继续在5个国家特困连片县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营养膳食补助,配合扶贫部门实施“雨露计划”,保障贫困家庭子女享受平等教育机会,不让一名孩子因贫失学,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医疗救助扶贫,自去年10月26日起,我市正式开始实施健康扶贫兜底“351”和“180”工程,在全市建立起融新农合、财政、民政、人社、医疗机构等部门数据为一体,省、市、县、乡互联互通的农村贫困人口综合医疗保障“一站式”结算信息系统,贫困人口可通过该系统享受综合医疗保障政策。

  从中可以看出,我市已初步建立起以最低生活保障、五保供养、基本养老为基础,医疗教育等专项救助相配套的广覆盖、多层次、兜底式的社会保障体系,在全市贫困人口中织起了一张牢固的保障托底安全网,不让一人在小康路上掉队。

  落地有声 确保兜底到位

  要让民政的“底线民生”发挥作用,自然需要织牢兜底保障网,这第一步就是要确保政策能够落地有声,确保脱贫兜底到位。其中,政策深入人心是关键。

  为做好政策宣传工作,全市各地使出妙招。

  宜秀区坚持相信做好政策解读服务,能够让贫困群众看到减贫、脱贫的希望,从而激发他们减贫、脱贫的强烈愿望和积极主动性。

  5月28日晚,岳西县毛尖山乡板舍村村部三楼会议室灯火通明,党员干部和贫困户共同上了一节特殊的“晚自习”——脱贫攻坚政策宣讲会。这堂课给大家普及了党各项扶贫政策,不仅使贫困户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脱贫攻坚政策,而且让干部重新温习了扶贫政策。

  宿松县在贫困村村部开设扶贫政策宣传专栏,加大对与贫困户密切相关的医疗保险、大病保险、残疾人补助等政策宣传力度。年终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逐村逐户开展走访调查,群众满意度须达到90%以上方可进入评先评优行列。望江县在公路沿线制作大型宣传牌,书写横幅宣传扶贫政策,通过政府网站、公务微信群、QQ群、内部短信平台及时发布最新扶贫动态和扶贫政策,依托政府网站的权威性和公信力营造坚实的扶贫氛围。

  “很多贫困户不看报、不看新闻,对政策知晓度不高,因此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很有必要。”太湖县弥陀镇扶贫专干陈振伟说。“要不是村干部上门告诉我,可以享受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我都不知道这件事情。”岳西县冶溪镇大山村村民胡从刚一家四口刚刚从危房搬进新居。

  落地生花 惠民实实在在

  实践表明,政府的一揽子政策给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帮助他们解决了实际生活困难,从而逐渐摆脱贫困。

  “要不是新农合和‘180’,我家哪能拿出这么多钱给我妈看病。”宜秀区白泽湖乡龙华村贫困户杨琳家境贫寒。去年,她母亲住院花了近5000元,虽然通过新农合报销一部分,但仍然不少的费用需要自理。今年,村里来了“180”优惠政策,她只需掏其中的3%共96元。健康脱贫兜底“180”和“351”工程分别指,贫困人口在乡镇卫生院和县级、市级、省级医疗机构住院治疗的,积极推行按病种付费,补偿比分别提高到80%、70%、65%和60%,其中患特殊慢性病住院治疗的再提高5个百分点;患重大疾病按相关规定并在定点医疗机构治疗,补偿比提高至70%。在省内县域内、市级、省级医疗机构就诊的,个人年度自付封顶额分别为0.3万元、0.5万元和1万元。依托这个政策,今年一季度,全市共救助20多万人次,支付医疗救助资金5000多万元。

  “没有党的好政策,我两的两个孩子都上不起大学。”太湖县百里镇南斗村贫困户彭兴华告诉记者,他家两个孩子分别在读高中和大学,均是通过补助和贷款完成学业。和他一样,目前全市资助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共有18400余人,总共投入2500余万元,按照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中职学生等类别,做到分阶段式教育扶贫。

  除此之外,全市需要兜底约14.5万人,他们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已经提高到3120元/年,累计认定五保供养对象42200余人,已经建成集中供养中心144个,乡镇覆盖率达到100%,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助发放实现了全覆盖,临时救助确保困难群众实现求助有门,得到及时救助。今年第一季度发放低保金7700余万元、供养资金4054万元、临时救助金239万元,救助困难群众2613人次。

关键词:住民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