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长江安庆段是水生生物多样性的典型代表和水生野生动物的乐园。然而,近年来长江安庆段刀鱼捕获数量锐减、江豚种群数量年平均下降13.7%
安庆境内有大中小湖泊152个,面积150多万亩。其中,万亩以上的湖泊10个、10万亩以上的大型湖泊6个,分别通过4个节制闸口与长江相通。历史上,长江安庆段水生生物资源十分丰富,是水生生物多样性的典型代表和水生野生动物的乐园。然而近年来,刀鱼捕获数量锐减、江豚种群数量下降,生物多样性状况不容乐观。
长江刀鱼:全市捕获总量不足3000斤
5月26日,长江安庆段刀鱼特许捕捞生产作业最后一天,大观区十里铺乡袁江村专业渔民余金保和妻子早上6点下水放网,下午5点上岸,捕获刀鱼总量不到1斤。从事刀鱼捕捞50余年的余金保夫妇告诉记者,去年和前年刀鱼数量非常少、个头异常小,一网下去往往不足3条,而今年情况更加“惨淡”。“一个月捕获刀鱼不到30斤,今年刀鱼捕捞总收入不足三千元。”余金保说。
根据刀鱼习性,国家渔政等部门规定,每年4月27日至5月26日,由地方渔政部门统一发证,开展长江刀鱼特许捕捞生产作业。漳湖闸、大渡口、江心洲、钱江口等地,是长江安庆段传统的刀鱼捕捞作业区。今年,全市共发刀鱼捕捞证93张(其中大观区85张、全部在袁江村,望江县8张),比去年减少3张。
据市农委渔业局统计,今年全市刀鱼捕捞总量约为2650斤,比去年下降2/3以上。全市刀鱼捕获数量的锐减,其根源是长江安庆段刀鱼存在数量的锐减。水体污染、大坝建造、船舶航行、挖沙、过度捕捞等因素,共同导致了刀鱼数量减少。
长江江豚:西江迁地保护江豚13头
江豚,仅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干流及洞庭湖和鄱阳湖,它和白鳍豚一样,是长江生态系统健康与否的重要指示物种。随着2007年白鳍豚被宣告功能性灭绝,江豚成为长江中栖息的唯一鲸类动物。
近几年长江干流江豚种群数量年平均下降速率达13.7%,江豚种群数量已不足千头,其中安庆长江段约有江豚150头,占长江干流种群数量的30%。
为保护江豚,2016年4月,安庆西江被农业部列为长江中下游江豚迁地保护基地之一。为加强管护能力和基础设施建设,我市专门成立了西江江豚管护队,制订了安庆西江江豚迁地保护基地管理制度。同时,依托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和安庆师范大学作为西江技术支撑单位,对管护人员进行江豚观测和管护培训,定期派技术人员现场观测江豚行为。
保护江豚,不只是保护江豚物种本身,更是保护江豚所在栖息地的生态环境。2016年11月,农业部和省政府在我市长江西江联合开展江豚迁地保护行动,标志长江安庆段江豚保护迈出历史性步伐。
目前,西江水域已自然释放江豚13头。市农委渔业部门正加快江豚迁地保护基地建设,争取到2020年西江江豚种群达30头以上,实现年繁育幼豚5头的目标。
保护措施:2019年实现保护区全面禁捕
对于长江安庆段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我市一直高度重视。2002年起,每年4月1日至6月30日,长江安庆段实施春季禁渔。2016年起,长江安庆段禁渔期提前一个月。2002年以来,全市累计放流以四大家鱼为主的多规格鱼类品种6.6亿余尾,投放资金3300余万元。
2005年起,我市开展灌江纳苗行动,每年在杨湾、华阳、漳湖、破罡湖等水域,利用5至7月长江鱼苗汛期,适时开闸纳苗,引江济湖,重建江湖联系。同时积极构建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目前,全市共建立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9个,其中国家级8个、省级1个,保护区总面积42144公顷,核心区面积18533公顷;建立水生动物自然保护区2个。
同时,我市强化执法,严厉打击非法捕捞行为,2016年共出动渔政船(艇)201航(次),执法人员1233人次,清理取缔迷魂阵99部13170米,查获非法捕捞船59艘,没收电捕工具60台套,其它违禁渔具968件,“三无”渔船9艘,处理涉水生生物保护区案件5起。
今年,我市制定了《长江捕捞渔民退渔再就业工作方案》,致力实现245户退渔渔民顺利转产,力争到2019年,长江538户渔民基本实现再就业,实现安庆长江段水生生物保护区全面禁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