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早上,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东方虹城农贸市场完成改造正式开业,干净的环境、有序的秩序、川流不息的人群,改造之后的农贸市场面目一新。
农贸市场作为我市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中的短板,通过一系列整治改造行动,卫生环境大为改观,短板正在补齐。
下了功夫的改造
23日早上八点钟,记者来到东方虹城农贸市场,焕然一新的墙面、地面、台面,因材调色的灯光,经营户统一的配饰,让人眼前一亮。
农贸市场一直是我市文明创建中的短板,规划、建设、管理水平都很低,既是“脏乱差”的集中地,也是群众反映最强烈的民生问题,东方虹城农贸市场更是如此。
这个农贸市场坐落于还建房小区——菱建小区内,只有600多平方米、70个摊位,“先天基础条件差,后天管理水平有限。”市经开区文明办工作人员江峰介绍,“东方虹城农贸市场存在基本功能不全、环境面貌差、日常管理不到位等诸多问题。”然而,菜市场辐射区域却是人口密集,2007年运营伊始,流动摊贩、骑路市场因供需两旺依附而生。
6月初,东方虹城菜市场启动改造。“地砖、墙面、台面、灯光、广告、下水、公厕等7个方面进行改造。”江峰介绍,与东方虹城农贸市场一起启动改造的还有该区的舒巷、纱帽塘、古树、天宝、回祥共6个农贸市场,也就是开发区范围内所有的农贸市场。
改造是在对照全国文明城市的标准一条一条进行的。
记者走访发现,改造不光按照标准进行,而且尽可能在标准之上进行了提升,在细节处落实、彰显。
比如灯光,标准要求“照明情况良好”。东方虹城农贸市场为此设置了多种灯光源,“在肉案上方安装的是暖色光源的led照明灯,蔬菜上方安装的是白色光源的led照明灯。”农贸市场负责人赵长六说,“在满足照明的基础上提升肉品菜类的观感。”
再比如,农贸市场的每位摊主都穿戴着绿围裙,围裙前印着“争当文明诚信经营户”的文字,在整齐美观的基础上营造了文明经营的氛围。
……
大标准落到小细节,彰显的是用心思、下功夫。
补齐城市短板
当天早上,改造后的东方虹城农贸市场内人气更旺,汹涌的人流中夹杂着市经开区多个部门的工作人员,市场监督管理局经开区分局副局长陈礼佰就是其中一位。
我市农贸市场在整治改造的同时,市场监督管理局的监管责任加大,在原有法定职能基础上加大对农贸市场文明创建的日常监督。
“市场监督管理局天天都有人来我们菜市场,星期六、星期天都有人。”东方虹城农贸市场的负责人赵长六说,“我们菜市场的活禽隔离就是他们帮忙搞的。”
按照相关规定,活禽的买卖宰杀必须隔离进行,东方虹城农贸市场内也有两个活禽摊点,也和其他菜市场一样,在农贸市场过道内当道买卖、宰杀,污染环境的同时也存在卫生隐患。
和其他农贸市场相比,东方虹城菜市场活禽规模过小,同时农贸市场内空间有限、需求旺盛。“我们根据实际情况,对活禽摊点进行劝离。”陈礼佰说,“其中一家搬到外面独立开门,和公共空间实现了隔断,另一家干脆改行做起了熟食生意,两家现在生意都挺好的。”
每日的督查,在改造中不断解决文明创建中的问题。陈礼佰说:“我们分局下面肖坑和同安两个所,每天都有3个人对全区6个农贸市场至少进行一次巡查,发现问题现场交办解决,解决不了的进行上报。”日督查中,除了市场监督管理局的工作人员,经开区文明办还组织了城管、建设局等部门现场督办,齐抓共管,改造工作你超我赶,一派火热,截至目前,该区6个农贸市场已经全部改造完毕。
行走在东方虹城农贸市场内,摊主们纷纷点赞,经营了十年的摊主陈丽高兴地说:“菜市场环境方方面面都变好了,来买菜的人多了许多,我们生意也更好了。”
努力推动提档升级
随着东方虹城等一大批农贸市场的改造完工,这个城市的短板正在努力补缺,然而针对规划、建设、管理水平低的根本缺陷,我市农贸市场的升级仍有漫长的道路要走。
“我们自己先投钱改造,然后报到区政府,政府兜底。”赵长六说,除了政府兜底,开发区管委会还为每个农贸市场配备2至4名人员协助经营单位进行管理。
“其实从今年四月份起我们就提出了农贸市场的升级改造,但是很难推动。”市经开区文明办工作人员江峰介绍,最初是鼓励农贸市场的经营主体进行自主改造,区政府按实际投资额给予一定的奖补,但农贸市场迟迟没有动静。
市场经营主体不主动,创建只能被动。
“菜市场的产权和经营权分离造成了被动的局面。”十多年来一直分管农贸市场管理的陈礼佰说。而这样分离是我市农贸市场的通病,大部分农贸市场的产权在个人或者社区手中,经营权承包出去,造成推动困难的同时,承包主体的管理水平、资金能力、业务素质更是参差不齐。
也正因为如此,市文明办提出,下一步,为彻底解决农贸市场存在的问题,建议引入市场主体投资改造、经营管理农贸市场,全面提升群众买菜环境。
改造后的东方虹城农贸市场人气更旺。 赵阳 徐勇进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