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怀宁县黄墩镇黄墩社区,一座已经有300年历史的老祖屋在村民们捐资改造下旧貌换新颜:外屋古朴典雅,里屋宽阔敞亮,“这里能摆下16张桌子,同时容纳160人吃饭,墙上还安装了电视机。”黄墩村民组长刘杰民告诉记者,自从公共食堂建成以来,村里的红白喜宴都在这儿办,不仅给村民们带来了方便和实惠,还在村里刮起了一股节俭新风。
黄墩社区胜利居民组有56户、160多人,以前各家婚丧嫁娶都习惯在自家设宴席,尽管各家各户都建起了漂亮的小楼,但是村民家中场地有限,晴天时还能露天摆宴,下雨天就显得十分狼狈了;锅碗瓢盆更是不够用,就算置办足了,多数时间都得闲置,十分浪费,一场宴席办下来,费时又费力,主人家还累得够呛。
2013年,胜利居民组准备筹集资金修建公共食堂,一方面解决全村老少请客吃饭难的问题,另一方面也能为居住较为分散的村民提供一个议事场地。此举受到村民们的欢迎,大家踊跃捐款,共筹到资金50多万元。村里随即对刘氏祖屋进行了翻修、改建,一个宽敞明亮的村民食堂建好了。
走进刘氏祖屋,里面整齐摆放着全新的桌子和板凳,左边墙壁上贴着捐资人的姓名,右边一个小黑板上写着最近一次宴席的分工情况。中厅后面有个宽敞的厨房,锅灶、碗筷等一应俱全。
“当初建食堂,我捐了2000元,现在办一次喜宴能节省好几千块,大家伙都来帮忙,人也不累,公共食堂真是既方便又实惠。”村民刘新昌算了笔账,在公共食堂办宴席,他只要买好食材交到厨房就行,同样的宴请在饭店操办,需要多花六、七千元钱。而以往在自家办虽然较为实惠,但是少不了要置办桌椅碗筷,支出也要比在食堂办多花两、三千元钱。
村民刘红兵母亲去世后,也是在公共食堂摆的桌。“老人家走得突然,食堂真帮了我的大忙。以往村民有白事,都要慌慌忙忙去找饭店,路远不说,还未必能订到。现在有了公共食堂,既方便又省心。”
“自从村里的公共食堂建好之后,我最大的感触是,村民们变得齐心了。”刘杰民说,虽然一个村子都姓刘,但是大家住得比较分散,家家户户都建起了小楼,平时很少见面,更别说交流了。现在一家有事全村来帮,不管谁家办大事,有时间的村民都过来帮忙,明确分工,有人管接待,有人管厨房,大家忙而不乱。
据刘杰民介绍,忙时只要他在大喇叭里喊一声,村民们就到公共食堂集中,商议事情;闲时村里的公共食堂还成了大家的娱乐中心,在这里喝茶、聊天、下棋、跳舞都行,给村民们提供了休闲的场所。
除此之外,为了加强村民间的交流,刘杰民还建了一个微信群,让外出的村民也能及时了解村里的新鲜事。“以前大家一年也见不到几次面,现在天天见。我不会玩微信,但是能看到他们在群里发的信息,村里的大小事都能清楚了解。”刘新昌说,交流多了,村民间的矛盾也少了,这几年都没见有谁红过脸。
“在一次次的‘大聚会’中,村民的交流越来越多,凝聚力也越来越强。正因如此,我们村的道路、路灯亮化、建停车场等工程都能顺利进行。”刘杰民感概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