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加剧,老人依托养老机构养老已经成为一大趋势。百善孝为先,赡养老人是每个子女应尽的义务,可现实中却有一些子女公然当起了“甩老族”,将老人送进养老机构之后不闻不问,有的非但不探望老人,甚至玩起了失踪、拖欠养老费用,致使一些养老机构陷入了“讨债”的怪圈,维权困难,老人的晚年也感受不到来自子女的温暖和关怀。
“甩老”现象一:膝下众子女鲜少来探望
方金梅是大观区一家养老机构的院长,6月14日,安庆晚报记者来到这家民办养老机构采访。
当记者问及该养老机构有没有遇到过“甩老”的情况时,方金梅深深地叹了一口气之后说道:“当然有的,怎么会没有?还不是个别现象呢,这些老人真可怜哦!”
从方金梅的讲述中,记者结识了这样一位高龄老人。
双目失明的张奶奶今年已经81岁高龄了,她的老家在枞阳县,老人膝下一共有6个子女,老伴早年去世了,她在这家养老机构里已经住了五六年的时间。
张奶奶辛辛苦苦地操劳了一辈子,好不容易才将6个孩子拉扯成人,并看着他们陆续成家立业,于情于理,上了年纪失去劳动能力之后也该享享儿孙绕膝的福气了,可如今摆在面前的残酷事实却令人寒心——自从张奶奶入住养老院以来,且不说没有子女接老人回过一次家,几年来,6个子女来探望老人的次数总共加起来也屈指可数,尤其是最近两年,甚至连一个露面的人都没有了。
方金梅无奈地告诉记者:“其实张奶奶的几个子女大多在安庆定居,来看望老母亲实在不是一件难办的事。可是就连张奶奶每一回生病的时候,我一一打去电话通知他们,他们不是借口说忙,就是推脱给其他的兄弟姐妹,推来推去,结果到头来还是没人来看望老母亲。”
据了解,这家养老院里还住着一位94岁的王奶奶,老人家在这里已经待了整整8年。王奶奶一生育有4个儿子,进养老院之前老人一直由大儿子照顾。大儿子去世后,因为种种原因,赡养责任最后落在了小儿子的身上,于是情况发生了变化。方金梅告诉记者,王奶奶的小儿子几乎没来养老院看过老母亲,就连费用也是由王奶奶的小孙子每个月通过微信转给院里。“老人家最疼这个小孙子,嘴里常常念叨着想孙子,可儿子不来看她,孙子也不来。我给她孙子打过好多次电话,苦口婆心地劝他抽空来看望一下老人,可效果却微乎其微。”
看着院里这些被家人“遗忘”的老人,方金梅摇了摇头忍不住一声叹息,“在过去困难的年代,家中子女众多,我们可以想象这些老人为了将几个孩子抚养成人吃了多少苦,现在他们都上了年纪,原本应该享享福了,身边却看不到一个孝顺的孩子,看到老人落寞的神情,我们这些工作人员都感到十分寒心。”
“甩老”现象二:不探望不交费还玩失踪
通过对我市多家养老机构的采访,安庆晚报记者了解到,根据具体情况,“甩老族”的实际上可以分为两种:其一是将老人送进养老机构之后便只交钱,不再或很少探望和过问老人的精神和身体状况,很显然张奶奶和王奶奶的子女就属于这一种;另一种“甩老族”的行为则可以用恶劣来评价,他们将老人送进养老机构之后不但不来看望老人,甚至玩起了失踪,不再承担老人的养老费用。
“您好,您是某某某老人的儿子吗?不好意思在这个时候打扰您,我们是某某养老院的,麻烦问一下,您拖欠的费用共计1万多元什么时候能补交?”这是我市一家养老机构的院长江源远发出的一条“要债”短信内容,本是“债主”的她却只能无奈地通过发短信的方式向老人的家人追讨拖欠的费用。
她告诉记者,如果不这样好声好气的,对方甚至都不愿意搭理你。
“拖欠养老院费用的现象太普遍了,有拖欠一两个月的,还有拖欠一年的。我们院里负责收费的同志常常被气得上火,我有时只好出面帮忙协调,提出抹去零头、先补交一个月费用等方式和对方协商。唉,能收到一点算一点吧。”江源远说,公办养老机构是公益事业单位,一旦遇到“甩老族”拖欠费用真是苦不堪言,也不可能因为其家人拖欠费用就把老人赶出去吧,只能贴钱照顾。
王宝珍是迎江区一家社区养老机构的院长,6月15日,当她向记者提起院里以前发生的一起“甩老”事件时,依然感觉愤怒和悲痛。
“我们这里曾经住了一位80多岁的老奶奶,育有一儿一女,她的女儿其实很孝顺,因为无暇照顾,才将老人送过来住了大半年,老人也不想给子女增添负担,费用都是用她自己的退休金支付的。虽然老人有些失智,可她唱起黄梅戏还是非常动听的,在我们这里也生活得很舒心,我们大家都很敬重她。”
说到这里,王宝珍的语气开始变得沉重起来,“后来老人入住养老院的事被她的儿子知道了,他多次跑到养老院来大吵大闹,口口声声地说我们骗了老人的养老金,起先是不愿意再支付费用,后来连养老院都不让老人住了,执意将老人接回了家。”王宝珍说,这件事的结局真是令人痛心疾首,老人离开养老院没过几天,独自一人外出时意外跌倒了,虽然被送进医院进行了抢救,可还是去世了。
养老院老人的子女还是孝子居多
很多子女因为工作忙没时间照顾父母,又怕父母生活无法自理,便送父母进养老院。记者采访发现,“甩老族”虽然存在,但不可否认的是,还是有很多孝顺的子女,他们善待、孝顺老人的行为令人欣慰。
98岁的孙仲勉老人在我市一家养老院住了4个月了,从原先卧床不能自理到如今可以自己起床,老人状况的好转离不开养老院人员的悉心照顾,更离不开子女们无微不至的关心。子女、孙子和重孙,每两天就风雨无阻来看望一次老人,给老人送吃的,帮老人捏脚,即使住在养老院里,孙仲勉老人也享受到了天伦之乐。
失能老人管奶奶如今住在一家养老院里,吃喝拉撒都在床上,因为牙齿掉光不能咀嚼,她的几个孩子放心不下,轮流在家煮好容易消化的饭菜,每天都来给老人喂饭。尤其是管奶奶的儿子,中午下班后几乎天天都要过来陪老母亲待一会儿,给她翻身,帮她做按摩。
采访中,王宝珍告诉记者,开办养老院以来,虽然也遇到过奇葩家属,可让人宽慰的是大多子女都很孝顺,希望“甩老族”向这些孝子们看齐,尽孝道,更是尽作为子女该尽的义务。
方金梅则这么说,“子女应该多为老人着想,要换位思考,多看望老人,不要把老人当包袱。谁都会老,今后都要靠子女照顾,老人不要求子女送钱、买这买那,多来看看就让他们高兴好几天了。”她说,老人的想法很简单,看到孩子们生活得好,有空陪陪他们也就知足了。
如何应对“甩老一族”?
采访中,江源远告诉记者,“甩老族”的所作所为已经逾越了法律和道德的底线,虽然养老院可以通过法律途径将“甩老族”告上法庭,让法院来判决,然而至今为止,养老院还没有和“甩老族”打过一起官司。
江源远坦言,对于养老机构来说,不管是公办还是民办的,打官司都耗时耗力,用这一方法来解决所有的“甩老”问题并不实际;而且大多养老机构都希望做口碑,不愿意跟老人的子女撕破脸,因此养老机构碰上不来看望老人的家属,采取的措施还是口头劝告,对拖欠费用的家属,通常的情况就是用打电话、发短信等方式催促他们及时缴费或补交欠款。
那么对于“甩老”现象,有没有一些有效的遏制办法呢?一些市民提议,要杜绝“甩老”现象的发生,养老机构首先要做好预防工作,在老人入院时详细登记其子女的姓名、住址、工作单位和身份证号,便于今后联系。也有专家建议,可以参照国外经验,立法实行老人财产托管制度,老人入住养老机构后,若遇上“甩老”的子女,养老机构可申请变更老人的监护权,对老人的财产实行托管,用以支付养老费用。
此外,对于“甩老族”的严惩必不可少。不少市民认为,“甩老族”就是钻了法律的空子,从某种意义上说,“甩老族”和老赖无异,如果像对付老赖一样对付“甩老族”,让“甩老族”们承担起责任、付出一定的代价,从法律上制约“甩老族”的违法行为,相信“甩老族”会越来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