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市新渡镇永久村有这样一位能人:50余岁的她在村里创办养猪场,并与村里50户精准扶贫户签署协议,帮助大家脱贫致富。她的举动在当地受到村民们的欢迎。“感谢她帮助我树立信心,靠自己的双手摆脱贫困。”7月2日,受其帮助的贫困村民由衷说道。
今年55岁的汪桂珍有两个女儿。俩人大学毕业后,先后到北京创办了自己的事业。62岁的丈夫李双全从教师岗位退休后,携汪桂珍进京与两闺女团聚。李双全早年学得一手房屋装饰技术,闲不住,倾其毕生积蓄又创办装饰公司,很快红火起来。这一家4口,日子过得非常滋润。
2015年,汪桂珍回乡过年。当地村妇女主任徐尚青找上门:“桂珍姐,我村既是省‘美好乡村’示范点,又是省‘妇女之家’项目点。你年轻时就是村里的养猪能手,能否带领贫困户重操旧业?”汪桂珍思忖,丈夫与两闺女都事业有成,自己半老不老却一事无成,必须做点什么。她便爽快答应:“行!当年猪八戒保唐僧西天取经,修成正果;今日我学猪八戒保贫困户养猪脱贫。我就办个‘猪八戒’养殖场。”2016年3月,汪桂珍在丈夫及两个女儿的支持下,出资20余万元租地6亩,建起了“猪八戒”养猪场。
今年5月底,汪桂珍在当地村两委的见证下,与50户精准扶贫户签署协议:每户出资500元参股,购买两只仔猪由汪桂珍代养,承诺猪仔育成后,每户返还两头猪本及利润共计700元,同时每户还可获得政府补贴1200元。如此,每户精准扶贫户实际增收1400元。如遇猪仔死亡,损失算汪桂珍的。
“如今养猪行业低迷,为何你育出的商品猪,听说售价高还供不应求呢?”面对别人的疑问,汪桂珍笑笑说:“这要看谁养猪,养何猪,如何养?”原来,汪桂珍养的全是当地的土黑猪,用秸秆、蔬菜或野草粉碎配上少许全价饲料喂猪。每天雇用4位贫困妇女,外出收购秸秆或打野草,加工成猪饲料。汪桂珍十分自信地说:“这样养猪成本低,肉质佳,口感好,不抢手才怪呢!”
汪桂珍还说:“‘扶贫’重在‘扶志’、‘输血’重在‘造血’。”当地村民汪淑兰丈夫患癌症,儿子又有心脏病,医疗费用掏空了她的家底,日子过得非常艰苦。了解情况后,汪桂珍借钱帮汪淑兰养上8头猪,上门辅导养猪技术,鼓励汪淑兰树立信心,凭勤劳的双手摆脱贫困。汪桂珍平时宰猪,总是把弄熟的猪血或内脏,无偿地送给贫困户。
“我会毫无保留的把养猪技术传授给乡亲,他们一日不脱贫,我便此生养猪永不停息。”汪桂珍对村民们郑重承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