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本地快讯 >

“第一扶贫队长”的扶贫日记

  他们是站在脱贫攻坚最前沿的人,像一枚黏合剂,把党和政府的精准扶贫政策与老百姓的切实需求,紧紧地黏合在了一起。他们的名字叫“扶贫队长”,按照“单位帮扶、干部驻村、整村包保”的要求,5月1日起,全市206名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的副县级以上党员干部当起了贫困村村官,在泥土和贫穷中带领村民一路前行。

  三个月的时间并不长,但厚厚一本扶贫日记里除了写满了遒劲有力的汉字,更沁下了无悔的汗水,埋下了希望的种子。在怀宁县江镇镇新合村这个山区贫困村里,他默默坚守悉心耕耘,静待收获的时节,喜观农民的笑颜。他叫宣庆国,新合村“第一扶贫队长”。

  刚上任就遇到大麻烦

  2017年5月5日 星期五

  天气 阴

  “今天走访了10个贫困户和脱贫户,实地查看了特色产业发展情况。看到蛇床子种植地块发芽率极低,我的心情比较沉重,感到肩上的担子和责任更重了。脱贫攻坚任重道远,较以前的想象会更加艰难,同时感到自己的作风还有待改进,农村工作还是要走向地头,再回到案头,再由案头回到地头,两头结合,循环往复,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精准施策。”

  这是宣庆国来新合村的第5天写下的扶贫日记。5月1日,原本准备到安庆市国税局稽查局上任的他,接到了下派驻村扶贫的任务。还来不及和家人好好说上话,宣庆国匆匆收拾包袱,来到新合村住下了。

  没有走马上任的欣喜,预想的困难和问题还来不及找到方法和答案,一个巨大的现实问题就落到了“第一扶贫队长”宣庆国头上。

  新合村地处山区,辖18个村民组,有贫困户23户,是一个典型的山区贫困村。去年经各方努力,脱贫12户;今年计划再脱贫10户,并完成贫困村出列。为了更好更快地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去年11月,村里通过土地流转了120亩田地,准备大面积种植中药材蛇床子,然而事与愿违,蛇床子项目几乎“流产”了。

  原来,前期考察中发现蛇床子适应性强,市场前景非常好,当年即收,而且无需养护,能使贫困户家庭立竿见影地看到收益。然而在当地播种之后发现,种子发芽率极低。通过几番补种,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

  “我们立即邀请了镇上和县里的农技专家,还请了安徽农业大学的一位教授来实地指导,通过他们反复查看,原来我们新合的土壤是马鞍土,下雨之后容易急速干燥收缩,导致种芽无法着床。另外由于我们后期管护等技术问题没有跟上,导致了蛇床子的发芽率低。”

  闯出来的脱贫新路

  6月22日 星期四

  天气 多云

  “晚饭后来到田里查看蛇床子出芽情况,依然未见任何苗头。看来第三次试种成功的可能性越来越渺茫了,暗下决心,要把工作重心转移到黑木耳种植上来。”

  眼见着蛇床子发芽率低,宣庆国是又急又忧,通过与村两委和村民代表商量,大家一致决定,不能坐以待毙,要另寻出路、放手一搏。

  通过多方深入了解、实地考察论证,宣庆国选中了桑枝木耳项目,并与岳西一家生态农业公司进行合作。“黑木耳特色产业项目总投资150万元,项目占地10亩,第一年经营规模为30万棒以上,并逐年递增。建设内容包括3000多平方米大棚、新型滴灌系统、通风设备等。预计项目年经营收入将达到150万元以上,纯利润可达到75万元以上,带动12户贫困户参股分红、5人就业。”

  说起黑木耳项目,宣庆国信心满满。然而刚开始,村民们并不买他的账。“蛇床子没成功,这次又种黑木耳,能靠谱吗?”不少贫困户心里都有着这样的顾虑。为此,宣庆国和村支书何承龙可没少跑腿,从土地流转、务工、分红,他们一遍遍给贫困户算着“脱贫账”。7月初,全村12户贫困户全部签订了分红协议,预计9月底就可有收益。

  “明天3000多平方米的大棚开始施工,接下来岳西的菌棒就会送过来。”7月20日,采访中宣庆国告诉记者。除了特色产业项目,道路畅通工程、自来水工程、电商服务站、卫生室标准化建设、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农民文化乐园等6个项目都在同步推进,相信这个山区贫困村会越来越好。正如宣庆国在扶贫日记里写的那样,“看到群众期盼的目光,听到他们急切的心声,我感到自己真的责任重大。驻村不止是人在这里,心更要在这里。”

关键词:队长日记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