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本地快讯 >

今日关注:严防高层建筑火灾发生

  城市不断发展,高层建筑越来越多。目前,我市共有高层建筑700余幢,100米以上的超高层建筑2幢。高层建筑的增多,提升了城市形象、改善了市民生活,但是也给全市消防安全保障提出了新要求——

  当下,放眼东部新城,高层建筑比比皆是,且多数是住宅类建筑。据市消防部门统计,目前全市共有高层建筑700余幢,100米以上的超高层建筑2幢。相对于一般高度的建筑,高层建筑存在防火要求高、火灾扑救难等状况。如何防控高层建筑火灾、最大限度降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也给全市消防安全保障提出了新要求。

  现状不容乐观

  7月25日召开的全市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综合治理会议指出,高层建筑存在的共性问题,目前在我市比较普遍。具体表现为,老旧高层建筑历史遗留隐患突出。这些建筑防火设计标准低,自防自救能力不足。有的建筑外墙采用了易燃可燃保温材料,一旦燃烧就会迅速蔓延形成立体火灾。还有的建筑四周消防车通道狭窄、没有登高扑救场地,再加上现在私家车的增多,消防通道被占用现象突出,严重影响火灾扑救。

  此外,少数商住楼、公寓楼擅自改变使用功能,违规设置餐饮、娱乐、小仓储、培训机构等场所,带来火灾风险大量增加。再者,部分建筑消防设施完好率低,经费投入不足,维护保养不到位,消防设施往往“带病”运行。还有,一些单位消防安全主体责任不落实,部分公共建筑存在产权复杂、层层转租、功能变更的情况,消防安全管理主管部门不明确、主体责任不落实。

  记者调查发现,目前我市一些高层建筑存在下部用于商业、办公,上部用于住宅,商业、办公、住宅三者共用楼梯间的现象。由于人员流动量大,这些高层建筑楼梯间防火门上的闭门器往往容易失效,一旦发生火灾,火势及浓烟极可能通过楼梯间向上蔓延,导致人员无法从住宅向下疏散。

  施救难度很大

  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凡10层及10层以上的居住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24米的公共建筑,都属于高层建筑,建筑高度超过100米的建筑通常称为超高层建筑。

  高层建筑火灾蔓延途径多,具有“烟囱效应”。各楼梯间、电梯井、管道井、风道、弱电井等竖向并道,如果防火分隔处理不好,火势还可以通过门、窗、走廊等途径水平蔓延。所以,高层建筑一旦起火,极易形成“立体燃烧”,甚至几分钟就能蔓延到整个楼栋。

  逃生方面,因为楼层多、楼层高、垂直距离长,高层建筑对于低层建筑,人员疏散到地面时间更长;同时,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由于各竖井空气流动畅通,火势和烟雾向上蔓延快,也增加了疏散的难度。

  救援方面,目前我市垂直升幅最高的登高平台消防车在桐城市消防大队、可达53米,而市区仅市消防支队特勤中队有一辆能垂直升高能力为40米的登高平台消防车。此外,消防车供水能力和供水器材的耐压强度也达不到高层建筑的灭火需要。

  针对高层建筑消防安全问题,当前市消防部门正积极引入“户籍化”管理模式,致力于将每一幢高层建筑的消防基本信息、日常消防监管、消防违法违章记录等录入系统,构建“户籍化”管理电子档案,同时将经常发生消防违法违章行为或消防火灾隐患久拖不改的高层建筑列入“高危名单”,定期向有关部门通报,作为重点监管对象。

  预防才是关键

  市安监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高层建筑消防工作应遵循“预防为主、消防结合”的理念,其中预防才是关键。要加大经费投入、优化装备结构,确保消防装备与全市高层建筑发展相匹配。同时在消防设施的维修维护上,可引入保险机制,弥补维护保养经费缺乏保障的困境。

  市消防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普及安全意识及消防常识是强化高层建筑消防安全保障的基础,要建立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制度,制定居民防火公约,利用小区消防宣传栏、楼宇电视、户外显示屏、广播等开展消防安全常识宣传,成立社区义务消防队,组织居民参加消防科普教育活动和消防安全自查、互查及灭火、逃生演练。

关键词:高层建筑火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