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宿松县北浴乡坚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污染防治与生态建设并重,着力解决在发展中遇到的生态环境问题。去年6月,该乡被省环境保护厅命名为“第十批省级生态乡镇”。为擦亮生态新名片,该乡坚持综合施策、精准发力,助推绿色新发展。
筑牢
森林防火屏障
北浴乡境内山场资源丰富,面积达57000亩,人均近5亩,是一笔宝贵的资源财富。11月1日起,宿松县全面进入森林防火期,该乡又面临森林防火的“大考”。如何保护好山场资源,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成了摆在该乡党委、政府面前的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
“森林防火可来不得半点马虎。乡里结合‘林长制’的实施,建立了‘五级包保’责任制,严格落实防火责任区域值班任务,层层压实森林防火责任。”聊起森林防火,该乡林业站站长李艳章说,“同时,依托专业扑火队队员、生态护林员等力量,加大巡查宣传力度,着力排除林区火灾隐患。”
为防患于未然,近年来,该乡一直在有效防范森林火灾上做文章,坚持规范生产用火管理,计划烧除芭茅山2000余亩,对公路沿线山脚的芭茅进行铲除,在省际交界开辟防火带10余公里……通过系列举措,着力筑牢森林防火安全屏障。
今年,该乡为促进贫困户就业增收,在岗前培训的基础上,进一步壮大生态护林员队伍,由去年的26人增加到42人。“我们还一改过去扑火队员在乡里集结待命的做法,保留2名队员在乡里值守,其他人员都下沉到责任片,一边宣传禁火令,一边巡查火情,还对生态护林员到岗情况进行电话抽查,确保火情出现后,扑火力量能迅速到位。”李艳章说。
该乡迎宾村境内有山场9800余亩,按照乡党委、政府统一部署,森林防火工作已全面展开。“进入防火期后,我们安排村干带班值班,组织8名生态护林员全天候包组,手持宣传式喇叭,开展巡查宣传。同时村里还张贴了宣传标语、设置了警示牌,着力增强村民的防火意识。”该村党总支书记彭卫兵告诉笔者。
“有效保护资源是前提,合理利用资源是关键。”该乡乡长郭芳红说,“乡内有1.5万亩芭茅山,既产生不了任何经济效益,更是严重的森林火灾隐患。”
盘活
沉睡的资源
为盘活沉睡的资源,2015年,北浴新一届乡党委、政府提出了“消灭芭茅山,建设生态乡”的发展目标,结合脱贫攻坚,引导发展能人、造林大户流转芭茅山,发展油茶等产业,带动贫困户增收。目前,已完成5000亩芭茅山的改造利用;计划明年流转的5000亩芭茅山,已完成整地任务的80%。
通过“公司+基地+农户”模式的带动,昔日的芭茅山变成了“绿色银行”,当地村民也从中得到了实惠。据介绍,该乡山场流转农户有两种收益途径,一种是农户以山场入股,待产生效益后,农户享受收益30%的分红;另一种是农户获得山场流转金的同时,还可以在基地务工获得劳务报酬。据粗略统计,5000亩芭茅山的流转利用,带动了200余个贫困户增收,人均年增收超2000元。
保护利用山场资源是该乡打好绿色发展牌的有力举措之一。与此同时,该乡从2016年开始全域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已完成了迎宾省级中心村和罗汉山、马厂、滑石、四吉县级中心村建设。一个个建设点旧貌焕新颜,人居环境得到改善。今年,该乡又继续发力,廖河省级中心村和滑石、四吉市级中心村建设及马厂集镇建成区整治全面推进,群众幸福美好生活图景正逐步铺开。
该乡还大力推进农村环境“三大革命”,为良好生态环境护航。目前,旱厕改造完成191户,超额完成县下达的137户任务。北浴乡污水处理项目正在试运行,集镇建成区300余户1000多人的生活污水问题得到解决;其他各中心村庄也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实施“雨污分流”,依托生态池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在2016年对乡垃圾中转站进行升级基础上,巩固农村陈年垃圾三年集中行动成果,推行“户收集、村集中、乡转运、县处理”垃圾收运处理模式,实现垃圾清运的常态长效,全面改善农村环境面貌。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郭芳红说,“我们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在生态保护上做‘加法’,环境污染上做‘减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我们会持续用力,为群众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让群众充分享受‘生态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