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人创业园”不仅是杨闸村返乡能人的创业基地,同时也是村里的“扶贫车间”。已吸引3家企业进驻,企业生产后能解决村里100多人的就业问题,现在已有50名村民与进驻企业通过了培训达成了就业意向,其中四分之三都是贫困户。
3月13日,春暖花开。望江县杨湾镇杨闸村的苏根高脱掉外套,身着一件单衣一批批搬运着木材。“之前下雪、过年耽误了时间,趁着现在天气好,赶紧把厂房建起来,然后我就可以进来上班了。”苏根高说。
苏根高和妻子均患病,是杨闸村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此前夫妻二人在外打零工、售卖早点为生,收入不仅难以保障,而且不便照顾家里的孩子、老人。
这一情况在今年将得到改观。“村里安排我到这个木材厂上班,之前厂里已经安排人对我们培训了,我培训合格了,只要厂房一搞好,我就可以在这工作,一个月最低也能拿到三千块钱。”苏根高告诉记者。
苏根高所说的木材厂坐落于杨闸村的“能人创业园”,这个创业园不仅是该村返乡能人的创业基地,同时也是村里的“扶贫车间”。3月13日,记者在园区里看见,三间大型车间框架已经搭好,部分机械设备也已经进场,除了将在此就业的贫困户在紧锣密鼓地“一砖一瓦”搭建自己的就业乐土外,创业能人们也在现场指导帮忙。
村民苏根祥之前在浙江经营针织厂,他的针织厂年产值达到了六千万元。2017年,在杨闸村委的动员下,苏根祥成了第一批入驻“能人创业园”的企业。
“其实我们在外创业的人,心里一直都很记挂家乡,所以村里一找到我,跟我说村里在搞创业园,帮扶贫困户我就立马决定回来了。我在村里创办的企业依然是从事针织加工,这个行当我熟,而且村民易上手,这个厂房总投资有四、五千万元。”苏根祥说。
杨湾镇杨闸村是当地一个去年才出列的贫困村,杨闸村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发展缓慢。长期以来,村民除了外出务工外,就只能依赖传统农业谋生。为加快打赢脱贫攻坚战,2017年,杨闸村拿出村集体土地,启动“能人创业园”暨扶贫车间建设工作。
村里不仅对返乡创业的人员提供厂房建设经费补助、租金减免、税收减免、小额信贷、免费技能培训等优惠政策,还鼓励返乡创业致富能人在贫困村设立车间或加工点,让贫困家庭劳动力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一批批类似于苏根祥这样的“能人”在政策吸引下“燕归巢”。目前,这个“能人创业园”已吸引3家企业进驻,企业生产后能解决村里100多人的就业问题,现在已有50名村民与进驻企业通过了培训达成了就业意向,其中四分之三都是贫困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