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清明时。
作为中华民族缅怀先烈、悼念先人、寄托哀思的重要节日,每年清明节期间,到市陵园扫墓的市民就达到40多万人次。3月24日、25日,陵园已迎来今年第一个祭扫高峰,达到16万人次。
与往年清明节相比,今年盆菊、手扎菊花逐渐取代传统的烧纸钱、元宝,陵园内实现了“零燃放”,网上祭奠、微博追思也渐成风尚,人们祭扫理念进一步转变,“文明祭扫、平安清明”蔚然成风。
3月25日,市民手捧鲜花,用文明、绿色、低碳祭扫方式祭奠亲人成为今年的新风尚。 记者 江胜 摄
鲜花祭扫成主流
陵园内环境更“清”
27日上午,记者来到市陵园,虽然不是周末,但前来扫墓的市民依然很多。放眼望去,映入眼帘的多是祭扫者手捧鲜花,而公墓里也没有过去的烟雾弥漫,十分“清明”。
市民胡洪金花了几十元钱买来十几朵菊花,带着一家人到这里祭拜亲人。“已经好几年了,每年都是带着鲜花来。”胡洪金说,过去陵园里到处都是烧纸钱、放鞭炮的,不仅污染环境,噪音也大。“现在提倡文明祭扫,用鲜花祭扫,既文明又环保。”胡洪金说。
在陵园内,一块“文明祭祀,平安清明”的巨大签名板竖立在路边,上面写满了名字。“一束鲜花寄哀思,特别支持。”市民习羽在签名板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
在陵园外的茅清路上,沿途不少售卖祭扫用品的摊位上,盆菊、手扎菊花成了绝对的主角。特别是10块钱一盆的盆菊很畅销。“每天进货2000盆,一个上午就能卖完。”摊主黄女士告诉记者,而纸钱、元宝、冥币等只有少数年纪大的人买,早上摆的货到现在没怎么动。
市公墓管理处主任司海告诉记者,市陵园自2014年开始推行文明祭奠,倡导市民用鲜花祭扫,每年都设置免费鲜花赠送点。今年,陵园准备了3万支菊花、1万条黄丝带免费赠送给市民,以引导市民文明祭奠。
“几年下来,鲜花祭扫已经成为主流。今年,陵园外焚烧池每天的垃圾只有原来的10%。”司海告诉记者。过去由于烧纸钱、放鞭炮,清明期间,大量草木、草坪被烧毁,每年要花费三十多万元进行补种。而今年,由于香火不准入园,没有树木烧毁的情况出现。
各部门协调联动
“零燃放”让墓区静悄悄
我市开展烟花爆竹禁限放后的第一个清明节即将到来。
为确保祭扫高峰期烟花爆竹禁限放政策的有效落实,市禁限放办各级指挥部正常运行,多部门形成合力,严格执法,倡导文明祭扫。
“禁止携带纸鞭入园,请下车检查。谢谢!”在陵园入口处,几块指示牌很是显眼。在陵园内,16个音响循环播送《安庆市燃放烟花爆竹管理条例》的内容。
“清明祭扫从3月24日开始,到目前为止,园区实现了‘零燃放’。”司海告诉记者,针对清明祭扫高峰,市公墓管理处施行24小时值班制度,加大管控力度。
目前,园区内包括公安、消防、医疗、民政、安保、志愿者等280人,紧盯烟花爆竹禁限放、火灾防范等工作。同时,还在园区内各关键路段设置100多块禁限放宣传牌。联勤执法人员加强对公墓周边零星兜售烟花爆竹摊贩的查处,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曝光一起。
在采访中,到陵园扫墓的市民们对“禁限放”都表示支持。“安庆禁限放实施几个月了,我们渐渐都已经习惯了,大家都不放了,也环保了,挺好的。”市民王海说。“祭扫重在对逝去亲人的追思和怀念,形式不重要。烧纸钱等祭品,不仅污染环境,而且容易引发火灾,不值得倡导。”市民路帆说。
借力“互联网+”
网上祭扫成新风尚
除了鲜花祭扫,网上祭扫正逐渐成长为一种为市民接受的文明祭扫新方式。越来越多的市民选择通过“网络墓园”、“网上纪念堂”等方式缅怀逝去的亲人。
“我们很难聚在一起,用网上祭扫的方式,共同表达我们对父母的思念。”家住迎江区碧桂园一号公园的潘先生有兄弟姊妹3个,哥哥在北京,妹妹在广州。今年清明节前,潘先生在祭祀网站上注册了会员,为逝去的父母建立了一座永久的网上墓地。这几天,兄妹几个都到网上墓地上进行了祭奠。“可以点歌、上香、献花、祭酒及发表祭文。”潘先生说,“我们把想对父母说的话,都写在网上,既怀念了父母,也沟通了兄妹感情,而且很文明。”
清明节期间,很多市民和青年学生也通过网上祭扫表达对英烈的缅怀。安庆市烈士陵园几年前便开设了网上祭奠,市民在家用鼠标轻轻一点,便可以向想祭奠的烈士献花、点烛、上香和敬酒。
“我们下一步也将开设网上公墓,方便市民祭扫。”市公墓管理处主任司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