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急匆匆地追赶岁月,而是愉悦地走上讲台,轻轻抒写岁月,满怀笑意……”《站在讲台上慢慢老去》是一首写给老师的诗,更是朱国钦老师的生活写照。朱国钦是岳西县姚河乡马石教学点的校长,他把最美好的青春时光都献给了马石村的三尺讲台,他默默地奉献着、为一批又一批渴望知识的青少年传道授业解惑,他从1976年开始工作至今一直在马石教学点,这一坚守就是四十二年。
马石村的辛劳园丁
马石村地处岳西县姚河乡西南部,距离乡政府13公里,是姚河乡最偏远的一个村。阳春三月,万物复苏,姚河乡境内处处鸟语花香,生机勃勃。经过蜿蜒盘曲的山路来到马石教学点,已经60岁的朱国钦正在给学生们上体育课,9个学生身高不一,既有学前班,也有一年级、三年级的学生。
“以前这个学校最热闹的时候,师生一共有150多人,现在师生一起也只有11个人了。”考虑到朱国钦今年6月份就要退休了,姚河中心学校在本学期给马石教学点新增了一名老师,采访中,朱国钦跟记者和新老师常常谈起这9个孩子的性格、爱好、特长,就像一位慈父谈起自家的孩子,眼神中充满着爱与希望。他是放心不下这些孩子的,他舍不得离开这所学校,犹如一位园丁舍不得离开自己辛勤耕种了一辈子的花园。
谈起朱国钦老师,马石村村民基本上都认识,“朱校长是我的恩师,现在又是我孩子的老师,把孩子交给他,我们特别的放心。”储昭生,马石村人,整个小学阶段都是朱校长教的,如今已经成家生子,孩子到了读书的年纪,便把孩子就近送到马石教学点了,孩子也就成了朱校长的学生。整个马石村像储昭生这样两代人都是朱国钦老师学生的人还有很多很多。
“我以前是教语文的,后来学校老师越来越少,我又开始教数学,再后来学校只剩下我一个老师,所以法治教育、音乐、体育、画画等也都教上了。现在教学条件和教学水平提高了,画画和音乐课都是远程在线课堂,学生们再也不用听我的公鸭嗓子唱歌了。”朱国钦老师一边回忆过往的艰辛、快乐,不时开开玩笑,这里有他四十二年的回忆。
“乡村教学条件差、待遇低,环境艰苦,因此乡村教师流失严重,但朱国钦老师为我们马石村坚守40多年,给我们留下了爱和希望,值得我们鞠躬尊敬。”马石村党支部书记廖远清说道。
学生们的全职爷爷
查瑞芳是一名三年级学生,由于家庭经济条件太差,父母不得不常年在外务工挣钱养家,查瑞芳就成了留守儿童,在家跟年迈的奶奶过日子。中午吃饭的时候,查瑞芳寸步不离的跟在朱国钦老师后面,看得出她非常依赖朱国钦老师。采访中了解到查瑞芳从早上到学校一直到下午离校,学习、生活、饮食都是朱国钦照顾,有时候放学了奶奶不能及时来接送,朱国钦会把查瑞芳接到自己家中照顾,在查瑞芳的心里朱国钦就是她的爷爷。
5岁的张正汉是最小的一名学生,他母亲患有精神病,奶奶60多岁,父亲常年务工。考虑到家庭特殊,姚河乡中心学校就让他到马石教学点就读学前教育。张正汉年纪太小独立吃饭时间太长,朱国钦跟在张正汉身边,一勺一勺的喂饭给他吃,这温暖的画面里的他们,更像是爷孙俩而不是师生。
“我不能离开孩子们。马石村条件比较苦,没多少人愿意来这里教书,我要是走了,村里这些孩子上学就没着落,孩子也都还小,去姚河辅导小学的山路对于他们来说太远太远,在马石教学点40多年了,我从未感到厌倦,虽然自己老了,但只要跟孩子们在一起,就感觉自己还很年轻。条件再苦我都不怕,就怕没有学生来上学,只要村里有一名学生,我就不会走。”谈起退休,朱国钦眼神中有些忧虑,但更多的是坚定。即使退休了,他也会义务来照顾这些孩子。
中午下完课,孩子们因为路太远都不回家,朱国钦刚刚从讲台上下来,就立马去学校的厨房为学生们热好饭菜,还要将下午学生们要喝的开水烧好,趁着中午的太阳晾晒孩子们鞋和衣物。
学生们吃完中饭就回教室做作业午休去了,忙了一中午的朱国钦,回到办公桌前开始批改起作业来。“只有9个学生但因为年级不一样,我还是要认真备课的,你在学生那里讲的东西一点都不能错,错了会害了孩子”。朱国钦改完作业,备好课,距离下午上课只有10分钟了,他来不及休息又走进了教室。朱国钦既是教师,又是孩子们的勤务员、厨师、保姆……
孩子们的温暖家庭
星期五的下午,由于朱国钦老师要到姚河中心学校交报表和相关的材料,在布置完功课后,马石教学点的9名学生便由朱国钦老师的妻子方翠平照看着。
对于方翠平,学生们早就已经习惯了这张面孔,由于学校只有朱国钦一位老师,所以常常因为报表、报材料等原因离开教学点几个小时,这个时候孩子们便交给妻子了。
“这些孩子基本上都是留守的贫困儿童,非常朴素,也很可爱,受朱国钦的影响,我也力所能及的想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妻子方翠平说到。
临近放学下起了小雨。朱国钦和妻子给每位学生穿好雨靴,查瑞芳的奶奶又没有及时来接,朱国钦等了一会便和妻子牵着查瑞芳的小手回自己家了。回到家中,朱国钦便开始给查瑞芳辅导功课,妻子忙着烧饭。
“小孩喜欢吃鱼,今早特意托人从姚河街上买着带回来的。”新鲜的鱼肉配上两碗绿意盎然的蔬菜,小个子的查瑞芳欢快地吃了两碗米饭。晚上朱国钦送查瑞芳回家的时候,查瑞芳轻轻地跑到方翠平身边,腼腆的亲了一下她,抱了抱她,就蹦蹦跳跳的跟着奶奶回家了。
四十二年,朱国钦坚守在这个不起眼的小山村,他放弃了城市的繁华,只是为让更多的孩子,用知识改变命运,让他们走出去、走向更广阔的世界,让他们有能力拥抱更好的未来。
四十二年,朱国钦扎根马石,为无数的孩子点亮了知识的明灯,开启了一扇扇人生理想的大门,他支撑起了马石村教育的一片蓝天,给偏远的马石村留下了爱和希望。
四十二年是多少春秋轮回、四季更替,是多少个为学生操劳的日日夜夜,是多少岁月刻在他脸上苍老的痕迹。他老了,可是远方在他的春风化雨里成长起来的桃李朵朵,永远记住的是他芬芳的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