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财经快讯 >

五年3亿元筑巢引凤 桐城市致力打造人才集聚高地

  人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也是实现经济跨越发展的关键和希望所在。唯才是举,思贤如渴,近年来,桐城市始终坚持人才强市战略,以人才“引进”为关键、人才“培育”为基础、人才“服务”为根本,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

  求贤若渴终得大发展

  位于桐城市境内的安徽微威胶件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从1990年创建之初的几人小公司,到如今一跃成为总资产上亿元的龙头企业,吸纳人才、善用人才,始终是该企业经营管理的头等大事。

  “要想把企业做大做强,人才是关键,这是我们创立企业之初就坚定的想法。”安徽微威胶件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斌商表示。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引才理念,按照“不设壁垒、身份不变、来去自由”的原则,该公司采取聘用、兼职、技术指导等形式,柔性引进了一批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包括来自重庆大学、吉林大学、合肥工业大学、西北橡胶研究院、安徽职业技术学院等一众行业“名人大咖”。

  该公司还引进巴基斯坦籍电气专家阿里,其参与的公司磁流变弹性体项目,在电磁电路设计与控制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为,该项目在首届中国军民两用技术创新应用大赛中获得优胜奖。以合肥工业大学李志远教授为首的科研团队开发的高阻尼复合隔声板产品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打破了省内空白,目前已签销售合同千余万元,市场前景广阔。

  通过引人才、引技术、引项目、引设备、引资金,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联合创办研究机构等措施,该企业将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引进企业,既提高了产品技术含量,又打开了销售市场,既降低了成本费用,又提高了企业知名度,增强了企业竞争力,使企业得到了跨越式、超常规发展。

  “引进人才是前提,能留住人才才是关键。”李斌商说,除了保证兑现高薪和履约等基本条件外,公司还努力为他们的工作搭建平台,为生活提供方便。

  五年3亿元筑巢引凤

  桐城市历史悠久,素称文化之乡,享有“文都”盛誉。从古至今,桐城此地人才济济。通过多年厚积薄发,目前桐城市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7家、院士工作站2家、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4家及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3个。国家高分子材料质检中心、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固废、危废焚烧处理装置及尾气控制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落户桐城……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与发达地区相比,桐城无论是在经济待遇上,还是在事业平台上,都处于竞争洼地和弱势地位,只有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才能在区域人才竞争中致胜。”桐城市委组织部人才办负责人张神舟表示。

  今年3月份,桐城市印发《关于实施“文都英才”五大行动计划打造人才集聚高地的意见》,自今年起,用5年时间实施“文都英才”五大行动计划,桐城市委市政府设立总规模达3亿元的产业发展引导基金,围绕全市7个省级产业集群镇建设,通过产业发展引导基金带动,加速人才向产业集聚,推动产业发展。

  意见规定,每年引进3名能够在关键性技术研发、发展高新产业上有成就的创新创业领军人才、10名产业高层次急需人才、30名新兴产业专业技能人才。每年分别给予引进人才的企业10万元、5万元、3万元奖励,奖励期限3年。

  企业与高校院所建立产学研用合作关系并共同开展项目开发的,按实际支付技术开发经费的30%给予补助,单个企业补助不超过100万;对在本市创新创业的科技团队,免费提供不超过300平方米的筹备期过渡办公用场地,时间不超过3年。

  对企业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给予为期3年的生活补贴,具体标准按照人才类别每人每年分别为20万元、10万元、5万元、1.2万元;对符合桐城市紧缺专业人才目录的全日制本科学历高校毕业生,与企业签订3年以上劳动合同,并在企业工作满1年以上、按时缴纳社会保险的,给予为期2年、每人每年1.2万元的生活津贴……

  “一个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要靠人才,更要留得住人才。就像一个家庭培养教育子女,前期投入必不可少。巨大投入在短期内或许并不能取得多少成效,但从长远来看,这将是造福百年、影响深远的明智之举。”张神舟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