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本地快讯 >

乡村振兴铺开民富村美新图景

  吹响乡村振兴号角,向脱贫摘帽发起总攻。

  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砥砺奋进,奋发有为,以打好脱贫攻坚战为牵引,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见效,逐步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在全市铺开一幅“民富村美”新图景。

  产业提质增效

  让农业强起来

  乡村振兴战略要求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实现农业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

  只有有了产业,乡亲们才有吃不完的“果子”。针对山多地少、土壤和气候适宜种植油茶的实际,宿松县二郎镇引进龙头企业,变荒山为绿油油的群山,打造出15000亩油茶基地,辐射带动6个村、800多农户参与油茶种植,把油茶打造成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

  发展产业既要重规模,更要提品质。二郎镇三冲村种植萝卜由来已久,一直处于“小打小闹”的尴尬局面。2016年,在对口帮扶单位帮助下,该村注册“南北冲萝卜”商标,并申报无公害标识。受品牌效应影响,加工的萝卜干、萝卜丝远销湖北、江西、浙江等地,供不应求。

  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拉动,脱贫攻坚同样离不开产业支撑。潜山县水吼镇程湾村从江浙地区引进优良品种和先进种植技术,建立金丝皇菊扶贫基地,连续三年每年向贫困户分红计3.6万元。做大做强安庆品牌,实现农业现代化,是大观区山口乡联胜村近年来的追求。该村成立专业合作社,扩大种植规模,增加技术内涵,将山芋加工成山芋粉、山芋角、山芋粉丝等系列产品,通过山芋深加工带动3000多人就业,平均每人年增收3万多元。

  推动特色产业融合发展,因地制宜发展壮大主导产业,已是共识。在太湖县徐桥镇桃铺村,20多个蔬菜大棚整齐排列,大棚里内白花缀满辣椒枝枝头,成片果树已经进入结果期……现代农业为这片土地注入蓬勃生机。该村流转300亩土地,建起了特色农业示范基地,用于蔬菜种植、果园发展、稻田养鳖和藕田养虾综合种养。

  没有产业支撑,乡村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太湖县牛镇镇南阳村深谙这个道理,主动走出去,积极寻找合适的产业。一次偶然机会,发现该村土壤适合种植黄茶,于是寻找合伙人、引进项目、流转土地,经过努力形成1000亩规模。由于市场价值高,一斤能卖上1000多元,在村民眼里,漫山遍野的黄茶就是一块块黄金,铺就大家的脱贫致富路。

  “三大革命”

  让农村美起来

  产业是乡村的内涵,环境是乡村的颜值。乡村振兴,既要有内涵,也要有颜值。

  2017年,一场轰轰烈烈的“三大革命”在全市如火如荼推进,我市立足农村“绿色革命”,全力开展农村污水治理改水改厕垃圾处理工作,为全市广大乡村开启了“美颜”模式。

  去年6月开始,宜秀区大龙山镇启动垃圾专项治理行动,建立“户集、村收、镇运”三级管理运行机制。不仅将村庄农户房前屋后堆放的杂物、水库内的漂浮垃圾和沟渠内的堵塞物进行清理,同时还将农户的院墙重新粉刷,放置分类回收垃圾桶,并修建了村庄道路。如今,这里鸟语花香,道路干净整洁,黑瓦白墙的农家院落整齐坐落在路边。“现在环境大变样,过年亲戚朋友来拜年,到了家门口都没认出来,还以为走错了地方。”总铺社区居民戴来英对环境变化体会深刻。

  全市各地在农村污水治理推进过程中亮点频现。宿松县佐坝乡污水处理厂内,污水经历松筛池、预沉池、养化池、人工湿地等环节后,变成清水,流向田间地头。该乡坚持厂网并举做好水文章,于去年启动污水治理工程,铺设地下管网、建污水处理厂、实施改水改厕工程,实现了污水处理一条龙。

  “有女不嫁横河,路边尽是厕所”,这句顺口溜反映了以前岳西县来榜镇横河村以前的窘境。为改变脏乱差现象,横河村在岳西县率先启动农村环境“三大革命”,一体化推进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专项整治,着力解决脏乱差、私搭乱建、占道经营等问题。“自实施农村环境‘三大革命’后,整个村庄大变样,道路干净整洁了,屋前舍后也没有成堆的垃圾了,村庄更美了,外地来旅游度假的人也越来越多了,游客都说这里山清水秀,空气清新,可羡慕我们了。”横河村支书王友国说。

  推进农村环境“三大革命”是事关农村环境质量、事关群众健康水平、事关群众获得感的大事。潜山县天柱山镇茶庄村位于天柱山景区主入口,依托景区,村里办了不少农家乐,但红火一时之后就不景气。村里人向游客一打听,大多是因为厕所不卫生,苍蝇蚊子多。为提升自身形象,该村去年7月份启动全村改厕项目,80多户农户建起了干净卫生的现代化厕所。环境好了,游客多了,农家乐也重新热闹起来。

  全市农村环境整治“三大革命”开展以来,乡村环境面貌正由表及里发生着显著变化,洁净环保的美丽乡村正和着乡村振兴的号角声,在广袤的田野上铺展开来。

  农民“口袋”“脑袋”

  一起富起来

  乡村振兴战略为农村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不仅让农民腰包鼓起来,还让农民头脑富起来,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齐头并进。

  产业兴旺打开了老百姓脱贫致富的大门,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望江县雷池乡三河村贫困户吴选南患有哮喘病,不能干重活,家里还有一个30多岁残疾的儿子,以前一家三口年收入不上一万元。如今,通过产业带动,他家干起了养殖业和种植业,100只土鸡和3亩山核桃每年增收一万多元。

  宜秀区白泽湖乡龙华村孙长发曾是一名对生活失去信心的贫困户,没有自己的住房,40多岁还是只身一人,靠低保和亲戚接济勉强度日。如今,通过产业扶持,他自己干起了莲藕养殖。一年下来,能挣5万多元。如今,建起了两层楼房,家电、家具样样齐全,并于今年春节操办了自己的婚事。

  乡村振兴还吹来一股文明新风,全市各地通过思想道德建设、公共文化建设,培育了良好生活习惯,提振了脱贫攻坚的精气神。

  在岳西县莲云乡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基本上每天都能见到前来看书学习的村民。有的学习种植、养殖等方面的科学技术,有的查找专业技能信息、时政信息,大家都在抓紧时间忙着“充电”,一改过去只闻麻将声的陋习。村民储东赐就是在这里提升了水电专业知识,告别过去四处打工的漂泊生活,在家门口当起了水电工。

  乡风文明的提升,让全市在乡村振兴的路上有了精神内核。走进太湖县北中镇,一股浓郁的脱贫光荣之风扑面而来,墙壁、宣传栏、路牌等处,张贴着多个脱贫典型事例。该村还通过发放脱贫光荣证、事迹宣讲等方式,向村民们宣传先进事迹,鼓舞大家积极投身脱贫行动,参与乡村建设和治理。

  为给贫困群众提供精神文化活动空间,怀宁县清河乡将文化扶贫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方向,充分利用乡文化站、村文化广场、农家书屋、体育设施等资源,通过“送戏下乡”“村民春晚”“群众文艺汇演”等多样化文化输送渠道,破除贫困户“等靠要”思想,激发主动脱贫的热情,传递社会新风尚,引导贫困群众在精神上率先脱贫奔小康。

  产业发展节节攀升、乡村文明之风遍吹田野、农民生活充满奔头……乡村振兴战略让全市农村发生脱胎换骨的变化。

关键词:民富图景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