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本地快讯 >

扎根田间的农机“医生”

  “喂……好的,我马上就到。”接电话的,是桐城市向阳农机服务站的负责人徐向阳。5月1日是劳动节,他仍旧在站里忙碌着。一接完电话,就驾驶一辆维修服务面包车,沿着村村通水泥路向报修人所在位置疾驰而去。

  多年来,徐向阳行走在乡间的路上,用自己精湛的技术修好了一台台农机。就像他的人生格言一样,“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完成工作只是刚刚及格,勇于钻研才能更加优秀”。
 

图为徐向阳正在维修农机。

  在挫折中转型

  今年44岁的徐向阳,是桐城市范岗镇联合村村民。上世纪九十年代初,19岁的徐向阳背着父亲制作的毛刷样品下海,走南闯北搞推销。推销需要一副好口才,察言观色,能言善辩,这对于天性内向诚实的徐向阳来说,无异于赶鸭子上架。

  “一年下来,别人赚得盆满钵满,我不仅没赚钱,反而倒贴了路费。父亲感叹我不是做生意的料。”徐向阳告诉记者,自己也在反思:对机械感兴趣,何不从事修理行业,当一名平凡的修理工呢?

  父亲得知儿子的想法,便送他去安庆市青少年宫学习机械修理。结业后,他在桐城市挂镇街头开了间摩托车修理铺。当时摩托车少,他就兼修自行车。自行车在他手里是小儿科,修不过瘾,他又学会了补胎,农用车、三轮车、摩托车、小四轮,样样能拿下。几年后,他的修理技术日益精湛,在当地小有名气;而他,也在修理实践中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坐标,咂摸出丝丝甜味来。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当地农机手发起成立了桐城市联合收割机协会,聘请他为协会修理工,为会员提供机械维修保养服务。尽管没有系统地参加培训学习,但凭着对机械原理“一通百通”的悟性和勤学苦钻的韧性,他通过自学,很快掌握了修理技术,全喂入、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的维修保养、故障诊断与排除,没有一样能难倒他。

  有一次,他竟然能凭手机传来的收割机运转声响,“听”出故障部位并远程指挥对方按步骤操作,将“病”机子治好,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在服务中守信

  进入新世纪以来,在农机补贴政策的拉动下,桐城市农机拥有量快速增长,农机维修需求日益旺盛。为了使越来越多的农机具“病有所医”,2010年,徐向阳建立了向阳农机服务站,召集了三名修理工,自备运输车辆和零配件,下乡巡回开展农机维修服务。

  农机具故障往往没有规律,无法预见哪台机械何时会出毛病。接到机手报修电话,徐向阳立即带上修理工具和备用零配件,赶赴田间地头进行抢修。农忙季节,时间就是粮食,农户留给他检修的时间并不多。徐向阳穿上工作服,卷起裤腿下田,撸起袖子就干。夜里没有灯光,他就用蓄电池接上灯泡照明,彻夜奋战,终于按照对方的时间表,在黎明时分将机械修好,没有耽误第二天下田作业。

  农业机械泥里走,雨里淋,外露的零部件很容易锈死,拆卸费时费力。别人图省事,采取切割、打孔等方式进行破坏性拆卸,但是徐向阳却不,他用柴油浸,用除锈剂喷,一点点地敲、拧、錾、剔,尽量降低修理成本。

  机械修理专业性强,可谓隔行如隔山,一些机手担心过度“医疗”,小病大治。然而在徐向阳这里,这种担心纯属多余。作为土生土长的庄稼汉,他更懂得种田的辛劳和挣钱的不易,总是想方设法替用户省钱——自己带来的零配件不加价,除锈剂、砂纸等修理器材不加钱;在检修中,能够换位替代或修磨恢复的,就不换件;能够更换单个零件的,决不更换部件总成。

  “当然,在换与不换之间,会根据零件使用寿命、保养周期、作业时长、误工成本,拿出费用最低的维修方案,让用户权衡。”徐向阳介绍。

  好荣誉就是一张好名片。提起徐向阳的名字,周围几十里的农机手无人不知,每年找他维修保养的固定用户就超过200户,临时约请的不计其数,甚至连与邻市交界的农机户也舍近求远,要他过去维修。

  在辛劳中坚持

  近些年,农业机械更新快,为了尽快掌握新型农机具的结构原理,徐向阳坚持自学,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刻苦钻研。每一款机型,他都收集了结构图纸和使用说明书,仔细研读,维修中按照图册零件编号向厂家申请发货。在他的书房里,保存的农业机械书籍和结构图册就有厚厚的一堆,足有近百本。

  修理是件苦差事,尤其是像他这样带着工具下乡来回奔跑的农机“赤脚医生”,更是辛苦。弯腰,低头,平躺,下蹲,都是常见的姿势,几十分钟不换体位。仰躺在车架下狭小的空间举手拧螺丝,抡起大铁锤锤击难拆的锈蚀件,搬运笨重的轮毂、壳盖等铸铁件,既耗费体力,也需要毅力,一天下来,常常是手酸腰胀背痛膝盖麻。

  除了苦,还有脏。徐向阳的手上、外套上总是油腻腻的,汗水渍进眼里,蚊虫叮咬在脸上,手背一抹,就成了大花脸;手掌纹、指甲缝,黑乎乎的油污难以洗清;回到家,身上总带有一股机油味,甚至连头发窠里都是,从来没有嫌弃过。

  因为脏、苦、累,很多人不愿意干。但是徐向阳却不。“自从爱上它,就跟它铆上了劲。”徐向阳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二十五年来一直默默坚守,不改初心。每年从正月十六当地农村完年,到冬小麦播种结束,全年三百多天都在忙于“出诊”,累并快乐着。正是由于他的坚守,机手没有了“维修难”的后顾之忧,才可以甩开膀子加油干,农民种田也更有了盼头和奔头。

关键词:田间农机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