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本地快讯 >

“链”上建支部 带动一村富

  几年前还是丘陵山岗的荒山坡,如今开遍白色的油茶、贝母花。初夏时节,记者走进望江县凉泉乡湖滨村,浅山丘陵种植的油茶、药材贝母已达400余亩。

  湖滨村地处望江县中心腹地的贫困地区,原本贫穷的面貌因精准脱贫工程的推进而被改写。“村里年年不一样”,是回家的年轻人聊天时常说的一句话。

  近年来,凉泉乡湖滨村党总支始终坚持“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脱贫”的指导思想,制定了“支部引领、党员示范、服务群众、脱贫致富”的工作思路,努力把党建优势转化为扶贫优势。

  支部坚强引领,百姓鼓足干劲,共同奏响湖滨产业扶贫交响曲。

  2015年胡友平返乡创业,试种药材贝母,在党总支积极帮助流转土地600余亩,发展油茶、山核桃、药材贝母和莲藕种植等综合项目。

  但靠自己一家一户,搞不成气候。“要想带着乡亲们一起脱贫致富,只有让产业形成规模、叫响品牌,才能打通致富路。”胡友平说。

  产业咋上规模?组织协同发力。土地协调、道路项目、种植技术等,党支部扛大梁,产业链一路延伸,党组织一路整合。在党总支安排帮助下成立了“永达农业种植合作社”。

  依靠组织,合作社从单一的种植发展到养殖、休闲旅游综合体,年收益100万元左右,带动10名贫困户增收致富。油茶5年才挂果,周期长、回报慢,胡友平“以短养长”,发展当年投入,当年见效的贝母产业,建起了100万元的药材加工基地,产业发展了,群众尝到甜头,有了收益,村民又娶媳妇又盖楼。

  2017年,胡友平当选永达农业种植合作社支部书记,如今已是产业链党支部的骨干。

  这并非是湖滨村第一个产业链党支部。在凉泉乡党委支持下,2016年湖滨村先后成立了“乾坤利泰养殖公司”党支部、“服装第二党支部”,2017年成立“永达种植党支部”。在凉泉乡,非公企业、合作社党建已经全覆盖。

  “发展产业农民需要引导,村民思想难以统一,意识难以形成。这方面,党支部比理事长管用。”胡友平说。

  “脱贫攻坚战,考验的就是基层党员干部带动群众致富的能力。一个‘领头雁’的出现,往往能中心开花,带动一大片群众致富。”凉泉乡宣传委员陈小舒说。

  “九汊十三岗”,是湖滨村的地貌特征。“十年水,九年荒。地不是在坡上就是在沟里,种点粮食勉强够吃。”湖滨村党总支书记龙荣华告诉记者,2014年,无资源,无企业,集体经济负债40万元的湖滨村,近3000多名村民中,四分之一都是贫困人口。

  “群众富不富,关键在支部。”用龙荣华的话说:“湖滨村如今有了一个大变样。”

  沿着村里主干道走上一圈,过去的“九汊十三岗”变为片片良田、处处生金。

  脱贫致富,产业是根本。湖滨村两委围绕发展谋思路,确定了“以农促旅,以旅促农,农旅融合”的发展“小目标”。通过精准旅游定位,加上水利提升和连片流转,温氏养鸭、瓜蒌种植、养鹅基地、莲藕种养、光伏电站、稻虾种养等基地陆续落户湖滨村,近80%土地进行了流转。

  在党旗的指引下,湖滨村以党总支+合作社+农户模式发展产业,党员干部带头流转土地,促进党建与产业发展无缝对接。原本“空壳”的村集体经济,终于破壳。集体经济从负债40万元到年收入22万元,从2014年全村贫困发生率16%降至目前的1.26%。

  党员示范带动,激发了贫困户的内生动力。党员鲁松节积极配合“雷秀合作社”流转土地400余亩,平整造林300余亩,办起了“松节家庭农场”育秧工厂,解决抛荒地及贫困户就近务工问题,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

  贫困户胡结桃指着满园的油茶树,掰着手指算了一笔账:把土地流转给合作社,共2800元,在合作社打工,每年有8000元,加上养牛、养鸡几千元,一年下来也有1万多元。“我们贫困户在合作社务工,都是长期的。这都是党支部办的好事!”

  “党支部就是贫困户脱贫致富的组织保证。”说起目前建档立卡的18户45名贫困群众,湖滨村有更高的目标:“不仅要脱贫,还要走上富裕之路!”在党支部的努力下,环湖线已经建成,梦江南、强源生态等项目都已动工。在寻求现代农业观光旅游发展之路的同时,湖滨村党支部带领村民唱响“山歌”,念好“水经”。

  路走对了,就不怕遥远。外出打工的年轻人回到村里,不少人决定年后不再外出。村里正在兴起的农家乐、种植、养殖等一批产业,吸引新鲜血液注入。

  支部建在“链”上,产业连成一片。结合镇情村情,湖滨村创建了“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通过党支部引领合作社,合作社发展产业,产业带动群众致富。通过这种模式,打通了一条“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强村富民的快捷通道,走出了一条切实可行的富民强村新路径。

关键词:一村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