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是“农业质量年”,农业高质量发展,就必须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实施质量兴农战略,加快实现农业转型升级。作为农业大市,我市积极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把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作为核心任务,推动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走出一条现代农业的高质量绿色发展道路——
“特色”是亮点——
土特产变身金招牌
2018年,潜山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舒席”,被正式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这是潜山特有的东西,如今成为国家级地里标志产品后,我们将通过保护来保证产品的特殊品质、特色质量和声誉。”据潜山县工商质监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这一荣誉后,他们严格按照地理标志产品质量和技术要求保证产品特色质量,努力把这一特产做大做强。
潜山县一带有着2000多年的编席历史,舒席因潜山史称舒州而得名。上个世纪80年代,此地出现“家家兴竹园、户户编舒席”的繁荣局面。舒席产品采用当地世代传承的制作技艺,经十几道工序制作而成,具有细薄柔滑、坚韧耐磨、吸水性强、凉爽消汗、不腐不蚀等质量特色。2008年,舒席工艺被列入省级非遗项目。
近年来,潜山县积极引导舒席企业将手工舒席生产与现代电子商务无缝对接,由舒席传承人牵头组建舒席专业合作社,组织并指导留守在家的席农利用空闲时间破篾、编席,同时与当地网店合作,搭建网上销售平台,探索“合作社+电商+农户”的模式,推进舒席传统工艺的传承和产业振兴,使这一沉睡中的非遗资源成为活资产。目前,潜山县水竹种植面积约5000亩,年产舒席约5万床,年产值约2000余万元。
和潜山舒席一样,龙池香尖、怀宁贡糕、岳西桑皮纸、天华谷尖……一个个特色地理标志产品,已成为我市的“地域名片”。目前,全市共拥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11个,基本都属于特色农产品。近年来,安庆市通过对地标产品的培育、申报和保护,使得以往被忽略的特色质量文化价值、品质价值、商业价值得到了充分认知,为产地内生产者带来了直接的增值回报。通过保护,“怀宁贡糕”六百年贡品品质得到了还原,生产者订单络绎不绝,“岳西翠兰”让17万茶农在茶事活动中人均年增收2000余元,“天柱山瓜蒌子”综合产值达5.2亿元,带动3796户贫困户脱贫……地理标志产品这一“特色”牌,正让越来越多的土特产变身农民增收致富的金字招牌。
标准是关键——
高标准才有高品质
在桐城市西北部的群山里,有一座名为杨头村的小山村,平均海拔800多米,常年云雾缭绕,而且有着气候湿润、光照适宜的茶叶生长有利条件,是知名绿茶“桐城小花”的核心产区。
在杨头村的有机茶专业合作社,随着烘干的茶叶不断成型,几名工人熟练地将茶叶成品包装起来。杨头有机茶专业合作社社长王忠平介绍说,过去,村里的茶叶生产主要依靠一家一户茶园管理和加工,管理松散,导致茶叶品质参差不齐,茶叶市场占有率较低。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杨头村在2006年成立了桐城市杨头有机茶专业合作社,如今已有110户茶农加入,拥有450多平方米的标准化钢构厂房和多套成型的国内先进的茶叶加工设备,合作社拥有优质茶叶基地2500多亩,其中1000亩连续获得有机茶认证。
经过不断发展,如今的杨头有机茶合作社已经拥有安徽省级、国家级农民专业示范合作社、全国茶叶十大专业合作社等称号。王忠平介绍,通过实行标准化生产,清洁化加工,实行有机茶种植标准,保护了生态环境,提高了茶叶品质,茶农人均增收2000元,同时辐射周边200余茶户,带动茶农增收达300余万元。
实施质量兴农,标准是关键,以标准化催生优质农产品。黄甲镇镇长潘东香说,近年来,黄甲镇以产业为抓手,培育龙头企业、激发自身动能,走出了一条特色脱贫路,目前8个村已全部脱贫出列。产业的逐渐标准化、规范化,正使这条脱贫路愈发平坦。
近年来,我市推行“标准化+现代农业”,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参与标准制修订,推动标准化生产理念和方式贯穿于农业生产经营全产业链,助推乡村农业向标准化、产业化发展转变,发布农业类行业标准两项,省级地方标准20项。目前,已建成14个国家级、14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工作位居安徽省前列,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发展。
品牌是抓手——
品牌靓换来口袋鼓
每年的5月,是蓝莓的采摘季。在位于怀宁县独秀现代农业园区内的黄墩镇美林、三桥镇联丰、小市镇润杨等蓝莓种植园里,到处都是一派忙碌景象,为迎接游客前来体验采摘做好准备工作。据了解,独秀现代农业园区规划总面积13.13万亩,计划总投资20.52亿元,涉及黄墩、三桥、小市、秀山等4个乡镇,蓝莓产业已成为该园区的一大特色。
怀宁县按照“产地优美、生产精细、管理智能、品质高端、产业融合”的要求,将蓝莓产业作为现代农业的支柱产业培育。截止目前,全县蓝莓种植面积2万多亩,培育了45家蓝莓产业化企业,2家深加工企业,初步形成了良种繁育、规模种植、休闲采摘、冷藏保鲜、精深加工、品牌营销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去年6月,黄墩镇被省蓝莓协会授予“安徽蓝莓第一镇”称号。
品牌响了,老百姓的钱袋子就鼓了,老百姓也收获了实实在在的利益。怀宁县蓝莓产业发展办公室副主任朱能益表示,为擦亮怀宁“蓝莓之乡”名片,跻身长江经济带蓝莓主产县和全国蓝莓规模第一方阵,怀宁县以独秀现代农业园区为主阵地,并出台了蓝莓产业发展攻坚战实施方案,就扩大种植基地、提升深加工能力、增强品牌影响力、做大做强龙头企业、促进蓝莓产业集聚等制定了具体的土地、财政和金融政策。据了解,怀宁县预计今年将扩大种植面积1万亩,采摘面积达6000亩、产量4000吨,可接待40万人次的蓝莓采摘休闲旅游。
“质量兴农,品牌强农。”从过去的吃得饱,到如今的吃得好、吃得健康,居民消费需求的升级,让农产品逐步迈入品牌时代。我市农业致富路上摸索的人们也越来越意识到:好酒也怕巷子深。因此,在品牌建设的路上,参与者越来越多。今年,我省将以创建各类质量品牌提升、质量安全示范区、知名品牌示范区和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等区域品牌为手段,助力质量兴农战略在江淮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