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下午,市民刘先生致电《安庆晚报》热线:我孩子自幼患有智力残障。这些年来,虽然得到了政府部门的关爱,免费入学特殊教育学校,但一家人的生活压力非常大。希望有关部门加大对残障儿童救助力度。
图为老师训练自闭症儿童
【记者调查】
残障儿童家庭陷入困境
刘先生告诉安庆晚报记者,两年前,他发现两岁的女儿出现异常。其反应迟钝、表情呆板,后被医院确诊为智力障碍。“我带着女儿,辗转全国多家医院进行治疗。”
刘先生说,家里积蓄全部花光,还借了不少外债,但女儿依然没能治好。“当时,我感觉到天要塌了下来,抱着女儿在医院门口放声痛哭。”
刘先生说,由于费用问题,他只好带着女儿回到安庆,之后给女儿报了各类培训班,期盼女儿经过培训,能够有一定的自理能力。“有关部门了解到我家的实际困难后,帮助我女儿在特殊教育学校学习。由于只有我一人在外打工挣钱,一家人生活十分拮据,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加大对残障儿童救助力度。”
与刘先生有着相同经历的杨女士只要说起儿子,十分伤心。杨女士说,她的儿子出生后发育不好,医院诊断为心腹功能发育不全,导致脑部发育不全。“明知儿子的病很难医治,但我没有放弃,和丈夫一起带着孩子到上海、北京等大医院求医,花完家里的全部积蓄,儿子的病仍然没有好转。”
杨女士说,她和丈夫收入微薄,孩子每个月都要花数百元买药。“为了多挣一点钱,丈夫经常加班加点的工作,身体也累垮了,生了一场大病,因得不到很好的治疗,不久便去世了。”
“丈夫去世时,留下最后一句话,让我好好照顾儿子。”杨女士说,凭她一名女子,带着残障儿子,生活过得十分拮据。“虽然我家享受低保,但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采访中,迎江区起点自闭症儿童康复培训中心夏老师告诉记者,他们康复培训中心有一名叫小莲的孩子。孩子的父亲靠干苦力活,挣钱养家糊口,小莲妈妈则留在家里照顾她和弟弟。“在我们这里培训了一段时间后,由于家庭困难,无法自费进行康复培训,小莲现在只能‘圈养’在家里。”
夏老师说,在他们中心接受培训的自闭症儿童,有不少孩子母亲在培训中心附近租房子陪读,家里只靠孩子的父亲挣钱,养家糊口,一家人的日子过得很拮据。
【政协委员】
残障儿童救助亟待给力
迎江区政协委员王惠通过多次调研,撰写了《关于加大对残障儿童救助》的提案。
王惠委员向记者介绍,我市现有0—14岁残障儿童12.67万人。近年来,国家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促进残障儿童事业发展、改善残障儿童生活、更好地保障他们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十分关心和重视,市委、市政府在弱势群体扶持救助方面也做了不少工作,为残障儿童解决了不少困难。“我们应充分考虑到这个群体的特殊性,在新常态下予以更大的关心和支持。”
王惠委员为此建议:一、进一步完善残障儿童保障制度。生活困难需要救助,仍然是残障儿童家庭面临的主要问题,残障儿童是社会弱势群体中最困难的部分。农村免征农业税、义务教育实行免费等政策实施后,残障儿童的优惠政策未得到很好的体现。基层民政部门落实城镇低保、农村救济过程中存在着“应保未保”的问题,同时低保、救济不能保障残障儿童家庭的基本生活,针对残障儿童家庭提高保障救济标准的要求普遍存在;二、建立健全残障儿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凡是持有《残疾人证》的残障儿童都要纳入低保救助,做到“应保尽保”,提高保障救济标准,使残障儿童困难家庭的基本生活得到长期保障;三、建立重度残障儿童大病救助制度。重度残障儿童大多数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突发重病住院,或长期住院治疗后,很难支付医疗费用。由于没有生活自理能力,甚至没有行为能力,长期依赖家庭成员照料,造成家人不能正常就业,因护理而导致新增失业,加重家庭经济负担,使得家庭陷入新的贫困。
王惠委员说,要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险体系,来解决残障儿童的就医问题,适当提高持有《残疾人证》的残障儿童医疗救助额度,以缓解其家庭较低的经济收入和较高医疗费用支出之间矛盾。“同时建立重度残障儿童护理补贴制度。国务院《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等明确要求‘加快推行向生活不能自理的贫困残疾人发放护理补贴’和‘探索建立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人民网、安徽日报等媒体先后报道和转载了我省铜陵、马鞍山等地区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试点情况,新华社专门派记者对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问题开展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并以内参专报形式向安徽省委、省政府反映。我市可以探索由政府部门出面,以财政和社会捐助结合的办法,对重度残障儿童大病进行护理救助。”
【有关部门】
救助力度正进一步加大
对于市民们的反映和政协委员的建议,迎江区残联有关工作人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些年来,迎江区坚持“应保尽保”原则。2015年,市委办公室出台了《关于促进残疾人家庭增收 加快实现小康步伐的实施方案》,方案中提到提高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水平,将符合条件的贫困残疾人纳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实现“应保尽保”的目标。靠父母兄弟姐妹或子女供养的,报派出所核准后单独立户,将其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按A类对象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未成年人随户主申请,符合条件的按户保障,本人享受低保后,按其享受标准的30%增发保障金。同时,对于低保家庭残疾程度1—2级的残疾人,每年发放800元生活救助,残疾程度3—4级的,每年发放400元生活救助。
“根据安庆市残联关于印发《市区贫困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政府购买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5年内为市区0—16周岁贫困听障、脑瘫、智障、孤独症儿童提供康复训练服务全覆盖。每名救助对象(听障、孤独症儿童10个月,智障、脑瘫儿童6个月)一学年1.2万元康复训练经费。2017年迎江区共计救助残疾儿童21人,迎江区残联支出补助资金25.2万元。”这名工作人员介绍,根据市残联关于印发《2017年贫困残疾人康复实施办法》的通知,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针对本市户籍的10周岁以下贫困家庭残疾儿童,享受四类训练项目的残疾儿童每人每年补助1.2万元。2017年迎江区共计救助残疾儿童38人,支出补助资金50.7万元。
这名工作人员说,宜人社秘【2017】156号文对加大残障儿童救助作出具体通知:参保职工(居民)因器质性病变或脑瘫(限0—6岁患儿)导致的肌力、关节活动度、平衡功能、生活工作能力、认知知觉能力、中重度言语障碍,具有恢复潜力和康复价值须康复治疗的,在医疗保险康复协议机构住院康复,按职工(居民)住院费用支付办法享受医疗保险待遇。在本市医疗保障费用协议机构就诊的,由协议机构按本方案规定与经办机构直接进行费用结算。在异地就诊的患者,凭《安徽省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门诊费用按病种补偿申请(转诊单)》及康复训练全额费用发票,回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办理报销手续。
“重度残障儿童大病救助力度正在进一步加大。迎江区目前已全额资助12名农村重度残障儿童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27名城市重度残障儿童参加了居民医保。对其住院费用,低保家庭按个人自付合规费用的70%进行救助,每年2万元封顶。低收入家庭在扣除1.5万元基数的基础上,按70%比例救助,每年1万元封顶。”这名工作人员说,从2016年起,迎江区启动了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对具有迎江区户籍,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代残疾人证,残疾等级被评定为一级、二级且需要长期照护的重度残疾人,每月发放60元的护理补贴。其中,重度残障儿童96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