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江大保护中,无论生态修复还是环境治理,最终要靠制度。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
根据习近平总书记“把好山好水保护好”的谆谆嘱托,我市坚持把修复生态环境放在压倒性位置,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通过河长制和林长制的实施,正在实现让每一条河都有一个“河长”,每处山每片林都有自己的“林长”,让一河一湖、一山一坡、一园一林都有专员专管、责任到人的目标,合力推进山水共治,守住一方水清岸绿——
“两长”并行
合力推进山水共治
长120多公里,流域面积1083平方公里的皖水,将潜山城区环抱,不仅是潜山人的一条重要水源,如今也成了该市一张靓丽的风景名片。然而过去,随着当地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镇污水、黑臭水体、水产和畜禽养殖污染给皖水水环境带来不容忽视的压力,导致皖水变黑发臭,水质情况也持续恶化。
为了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在“河长制”的推动下,潜山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皖水河道整治行动方案》,系统推进皖水综合治理,关停搬迁拆除潜水、皖水102家涉河违规企业,关闭矿山企业4家、石材加工企业59家,整改提升石材加工企业11家,关闭拆除畜禽养殖企业56家。“为了保障皖水河道行洪安全及河流生态安全,去年6月我们成立了皖水河道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启动搬迁整治工作,对皖水河道范围内76家违规建设项目开展整体搬迁拆除。”时任皖水河长吴海宏说。
在宜秀区五横乡,从去年按照安徽省的统一部署,参照河长制开始推行林长制。从乡党委书记、乡长到村支部书记、村干部,五横乡一共设有乡镇林长8个,副林长15个,村级林长168个。杨亭村党总支书记杨凯就是其中一位,他负责的区域有12平方公里 随着林长制的建立,杨凯这位村级“总林长”处理问题的底气更加足了,不仅通过网格化管理,把护林管绿的责任压实到人,还把保护山林放进了村里的乡规民约中。好的生态让距离市区仅30公里的杨亭村成了人们休闲度假的好去处,杨亭村的旅游经济也随之应运而生,杨凯说,原来杨亭村没有发展农家乐,去年一年就增加了三四户,现在他们又开始发展民宿,带动了该村第三产业的发展。从“护绿”到“增绿”,现在是“用绿”,杨亭村积极发展生态经济,把生态优势打造成了经济优势。
“每一条河流都有自己的河长,每一片生态林区都有自己的林长,实现河长林长全覆盖,让一河一湖、一山一坡、一园一林都有专员专管、责任到个人。”在长江大保护中,无论生态修复还是环境治理,最终要靠制度。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林长”制和“河长制”的实施,已成为我市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把好山好水保护好”指示精神、确保青山“安好”、绿水“无恙”的可靠保障。
持续创新
优化生态绿色“屏障”
200余亩翠绿的田地里掩映着荷花塘与茭白田,一条条穿田而过的排水渠里种满了近1米高的黄菖蒲……在桐城市孔城镇南口村的“南山种植专业合作社”水稻清洁生产试验区里,一派田园风光。“荷花塘、茭白田和黄菖蒲不仅仅是景观,更是降解农业尾水富营养物的生态拦截沟渠。试验区通过物理诱杀害虫从源头上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再通过将低洼田改造成生态拦截沟渠的方式,改善提升农业尾水。”南山合作社理事长施爱国介绍。
为推动农业清洁生产,桐城市有关部门帮助南山合作社申报国家现代生态农业基地、清洁生产技术试验示范项目基地。“南山合作社实施‘稻鸭共育、稻虾连作、生态拦截、病虫害绿色防控’的水体清洁型生态农业模式,2017年化肥使用量减少27.3%,化学农药使用量减少40%。在一批龙头企业带动下,近年来桐城市农药、化肥使用量均呈现减量化趋势。2017年农药使用量比2016年减少约1.7%。”桐城市种植业管理局副局长方海维说。
虽是盛夏,安庆市东部新城的康熙河里,少见水华、杂草。“过去,这里只是一条窄窄的、淤塞严重的老河道,发黑发臭。”住在河边的百圣花苑居民查先生告诉记者。近年来,安庆市大力建设康熙河景观带,在对河道清淤的同时,按照海绵城市的理念,在河道两岸平均200米宽的范围内种植了400多种植物,在河道内种植水生植物,利用自然力量净化水体。去年,安庆市又投资3.3亿元集中对城区 “一湖九河”水系进行清淤疏浚、生态护坡及堤防填筑。
“长江生态环境只能优化、不能恶化,生态环保工作只能强化、不能弱化”。在“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战略导向下,我市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程,多措并举优化生态屏障。“全市在长江一级、二级支流源头和汇水区划定生态公益林343.1万亩;全市湿地保护率达62.22%,高出全国平均水平;目前,长江安庆段江豚种群数量和分布密度在长江干流排在前列。”市环保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过去一年,全市546个禁养区内规模畜禽养殖场全部完成关闭或搬迁;1088家非禁养区规模畜禽养殖场配套的废弃物处理利用设施建设完成;10处长江沿岸非法码头得到拆除……一组组数据背后,不仅是安庆全面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态度,更是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