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频道 > 旅游动态 >

官庄,乡愁升起的地方

  官庄,地名始于宋

  山中的黎明,总是静如止水。湛蓝的天空,如黛的山峦,苍茫的田野,还有最先摇曳的一缕炊烟,不知不觉中便凝固成秋日山镇最生动的风景。

  大山深处藏古镇。披一身晨曦,踏一路珍露,沿着清凉光滑的石板路,我置身于逶迤静谧的青瓦巷道,听几声牛哞犬吠,远近飘来农家晨炊饭菜的香味。儿时尘封的记忆,倾刻间便像村头潺潺的溪水涌动。这便是官庄古镇,远离了都市的浮躁与喧嚣,满眼铅华净洗的质朴与自然。

  潜山县官庄镇,与岳、桐和舒三县接壤,最边缘村落,百姓口传“鸡鸣三县”。早在清朝和民国年间,即有“官庄一条街、小上海”等美称。官庄地名始于宋,据《宋史》载:“屯田郎中员外郎,掌屯田、营田、职田、学田、官庄之政令。”清文献载:“康煕时,宁古塔将军编流人随旗下,设立官庄。庄设庄头一人,庄丁九人……”可见,其时官庄,是行政机构名称。千百年来,因世代读书为官者众多,便以官庄之名沿袭下来。

  金紫山和香山寺

  位于官庄北部的金紫山,是省级森林公园,因古有金紫世家而得名。俗称猪头尖,因山顶长势形如猪头。海拔1539米,是潜山最高峰。当地民间传说:金紫山与天柱山比高,一夜间,两山均有破天之势。当地土地神奏报玉帝,遂命雷公电母下凡惩戒。一道电闪,一阵雷鸣,天柱山被劈成两半,至今主峰旁仍存一线天景观。金紫山被拦腰一剑,现主峰西侧如削如切,硝壁千仞。金紫山顶峰突起,挺拔险峻,山形逼人,气势雄伟。攀登峰顶,似能招云揽月,但见周围峰峦万千,如拱如辅,更见有丹霞炫彩,烟岚腾霄。放眼远眺,皖河东去,阡陌纵横,自然庄落,星罗棋布,其风物壮美,历代颇受文人墨客青睐。山中有胜景12处,留下20余处古代文人题刻。其中仙女洞石门石窗,相传古时有一美女修炼成仙,得道飞升。前人题诗云:“尘寰哪晓蓬莱境,到此方知即是仙”。

  香山寺位于距金紫山不远的状如圆锥的香山尖下,始建于清光绪十二年(1886)。寺内有一口巨钟,高3.2米,直径2.6米,围6米,钟口厚0.23米。大钟建于清光绪癸酉年冬,全部用黄铜铸造,钟身布满近万人姓名,故叫“万名钟”,是禅林一绝。相传,当时用48只炉熔铜水,铸成钟身,但钟顶却无法凝结。长法急迫无奈,便沐浴祈祷,欲将双乳割下抛入炉中。在她正欲割乳之时,只见香山顶上祥云盘绕,太上老君手持拐杖朝炉中指点,钟顶即刻凝结。据说大炼钢铁时,有人要砸钟炼铁,后红卫兵兴钟问罪,均只因太重太坚固,奈何不得。每日晨昏,钟声都要响起108下,声传十里。寺外,建斜坡石阶81级,寺左有一巨石,与万名钟遥相对应。几经风雨,香山寺兴衰更替,但香灯不灭。至上世纪80年代,房舍得到改造,省政府批准为重点寺庙。

  老街和余姓

  官庄老街全长300余米,宽3米,街面由石板铺成。岁月流走,将每块石板打磨得光光亮亮,纹路清晰可见。街道两旁店铺林立,山货店、坛酒肆、挂面房、老油坊、铁匠铺应有尽有,最富特色的是挨家挨户的豆腐坊。“豆浆美白越女腮”,豆腐非但是美食,亦可美容,多食豆腐,貌比西施。

  说到官庄,不得不提及官庄余姓,因为余姓在这里不仅是大姓,而且有史料记载的名人有20多位。“德馨庄”是一处雕梁画栋的古建筑,门前有4人合抱银杏树。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余文章87岁,生7子,全家130多口,五世同居,乾隆赐匾“五世同堂”,隔3年又赐匾“七叶衍祥”。如今,匾额虽斑驳,但乾隆手书遒劲有力,落款清晰可见。

  余谊密(1873—1935),曾任安徽省政务厅长、财政厅长、代省长。其故居有自撰联:“余少日孤贫是正气未堕乃有今日,若后人奋勉要家声丕震方可为人。”余大化(1899—1927),1921年参加共青团,1927年入党,安徽学运骨干之一,潜山党组织创始人。被捕牺牲时年仅28岁,临刑前威武不屈,奋笔疾书:“撒手空归,这回不算”;高呼“共产党万岁!”余英时,现定居美国,曾任密歇根、哈佛、耶鲁、普林斯顿等大学教授,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有中西文著作数十种。2006年,获素有“人文诺贝尔”之称的美国克鲁格人文与社科终身成就奖;2014年,84岁的余英时获台湾唐奖首届汉学奖,获奖金一千万元。

  黄昏时分,我再次走在青瓦巷口。此刻,古镇静静地躺在斜阳下,周围群山宛若睡佛,官庄河波光粼粼,这是一天中最壮丽的瞬间。

上一篇:天凉出游 登山是首选
下一篇:最后一页
关键词:官庄乡愁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