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本地快讯 >

王献中:平凡医生的不凡情怀

  今年50岁的王献中,自1990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在怀宁县茶岭镇卫生院从事医疗、中药剂、预防接种工作,2010年9月担任镇卫生院副院长。近三十年来,他用精湛的医术守护一方百姓,用无言的付出赢得村民的信任与尊重。

  三代从医

  10月15日,记者采访了解到,王献中的爹爹、父亲都是在农村当了一辈子的村医。他将“医者仁心”家训放在家里最醒目的位置,时刻提醒自己不忘祖辈的初心。

  作为一名基层医务工作者,王献中既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也没有惊人的壮举,但他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对工作一丝不苟,得到了群众的赞誉。先后被评为怀宁县卫生系统先进个人、抗击非典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王献中从小生长在农村,无数次听到了农家院里乡亲患病的无奈呻吟,“我爹爹和父亲就对救死扶伤的医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提起上辈王献中一脸敬仰。受上辈的影响,他从小就萌生了长大要成为一名医生,治病救人的愿望。

  1990年,年满22岁的王献中走上了医生的工作岗位。扎根农村29年,王献中坐诊接待病人,总是耐心望闻问切探明病根。“诚朴谦逊是良医的本色,没有医德,即使医术再高超也不能算是一个好医生。”王献中说。

  爱岗敬业

  “当医生必须爱岗敬业,让每位患者满意。”这是王献中从医的座右铭。从事医疗20年、当院长近8年多来,他没休一个双休日,没休一次公休假,哪怕是春节都坚持门诊值班,以院为家,以病人为伴,为病人服务。

  2003年非典袭来,面对未知的生与死的考验,王献中没有退缩,走上最危险的预检门诊,面对一张张外地归来者惊恐的面容,一丝不苟地接诊、登记、筛查,宣传隔离、防护知识。闷热的天气,简陋的条件,他厚厚的隔离服下满是汗水,连续超负荷的工作考验的是意志和精神,没有白天黑夜,没有节假日,哪里有险情他就出现在哪里。

  遇到急病,有时还要半夜出诊,走几里山路到患者家里去。多年来,王献中没有多收过患者一分钱,没有抽过患者一根烟,没有吃过患者一餐饭。

  当听到人们在田间地头议论的这句话:“卫生院里那个王医师人好、医术好,找他看病准没错,”王献中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值了。

  医者仁心

  今年6月13日上午,该县茶岭镇三元村光明组村民吴祚花夫妇带着一面写着“见义勇为舍己救人,医德医风至高无上”的锦旗,专程送到王献中手中,并紧紧捂住王献中的手连声说道:“你真是我们全家的救命恩人。”

  事情还得从5月25日说起,当晚7点,49岁的吴祚花骑着电瓶车下班回家,当行至茶岭镇茶岭村孙面组的乡村小道时,由于天黑又一直下着小雨,加上乡道泥泞,不慎连人带车摔倒在地,头部着地受伤后当场昏迷不醒。

  此时,王献中正开车去看望乡下年迈的父母,当时雨越下越大,天一片漆黑,视线又不好,王献中慢慢开车行驶,从远光灯中看见前面有一辆电瓶车横在路中间,地上有个人躺着一动不动。

  出于医生的职业敏感,他意识到肯定出了什么事,立即停车冒雨上前查看情况,他蹲下来呼叫伤者几遍没有应答,摸摸伤者脉搏很是微弱,他轻轻将这名妇女翻过身来,防止雨水从嘴鼻中进入导致窒息。同时立即拨打120急救车和110警车。

  随后,王献中发现敞开的电瓶车后备箱里有一把雨伞,立即拿出来为伤者撑着,自己全身湿透全然不顾。等了10多分钟,120急救车和110警车赶到,王献中又帮忙将伤者抬上救护车。等交警勘查完现场后,才一身湿透开车回家。

  “当晚经过及时抢救,第二天凌晨4点她才苏醒过来。医生说当时伤情很严重,要不是及时发现可能会有生命危险。要不是王院长及时发现救助,我们一家就完了。”吴祚花的丈夫曹承贵说。

  出院后的第二天,曹承贵拿着厚厚的红包上门感谢,但王献中婉言谢绝,“这样的事每个人遇到都会这么做的,更何况我是一名医生,救死扶伤是我们的天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