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芨正是丰收时
从萌发新芽,到紫花盛放,从夏之烂漫,到秋之萧疏——10月9日,在岳西县来榜镇花墩村的中药材基地里,曾如翩翩君子一般傲立的白芨,地上部分已经枯萎衰败,而这恰恰表明,收获这味名贵草药地下块茎的时候到了。
一年四季都在同白芨打交道的王生效,也到了在忙碌中收获幸福的时候了。据他介绍,白芨为兰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干燥块茎供药用,具有补肺止血、消肿生肌等功能,同时在美容和工业行业用途广泛。目前,全国中药材白芨市场主要来自野生,尚无大规模人工种植。经过多年的无度采挖,资源量急剧减少,无法为市场提供充足货源。
“就单说白芨这一项,五年来,我们共出圃白芨成品组培苗近400万株,价值400万元;生产白芨原料10万公斤,产值1000万元。”该公司负责人储双节向记者介绍道。“此外,基地还有石斛、葛根、丹参、重楼、三桠、苍术等十几个品种的中药材。”
好山好水好药材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13年,安徽世纪绿药生态农林有限公司之所以选择在花墩村打造中药材基地,并于当年就流转山场3000余亩,正是看中了花墩村优越的自然环境。目前,该公司总计投资1800多万元的一期中药材种植示范区已见成效,建成林下中药材基地2010亩。
作为村里重要的扶贫产业,发展中药材也成了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
“现在我在基地的务工收入每年都能有30000多元。”于2016年成功脱贫的王生效说,这还不包括其他扶贫政策带来的收入。
据了解,近年来世纪绿药公司平均每年发放造林、抚育、白芨炼苗、林下栽植等劳务工资80多万元,其中贫困农户在林下中药材基地上的务工年收入达35.7万元,每户贫困户增加收入7595元。
据花墩村党支部书记刘玉龙介绍,除了帮助贫困户在家门口务工外,花墩村还充分依托中药材基地,在农村“三变”(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上下功夫,实施股份制经营方式,采取“公司资金+村集体资金+农户耕地”股东模式,目前已有20户贫困户从中获益。
产业扎根好生态
“花墩村的特色产业,如茶叶、中药材、鲟鱼养殖等,都是经过时间检验的,符合我们地域特色和资源优势的产业。”来榜镇镇长王晓燕介绍说。“茶叶和中药材都是对生态环境要求比较高的种植业,鲟鱼养殖也必须依靠无污染、流动性强的山泉水才能实现。长期实践证明,这些产业是长效的、可持续的,也正是我们产业扶贫所需要的。”
绿水青山是花墩村乃至整个来榜镇的资源优势,如何充分发挥这个优势发展产业?来榜镇给出的答案是:有的放矢、因地制宜地发展适合当地的、长效的、可持续的产业。
茶叶、蚕桑、蔬菜、养殖、旅游、果树、药材、构树……2016年以来,该镇不断深化岳西县十大产业扶贫工程,共发放产业奖补资金470万元,目前贫困户发展茶园1188亩、桑园1589亩、蔬菜1807亩,年产值达1952万元,人均增收3278元;完成12个行政村每村100KW村集体光伏电站和557户贫困户每户3KW户用光伏电站建设,村集体年均增收10万元左右,户年均增收3000元左右;共向986户贫困户发放扶贫小额信贷2842.78万元,全县领先;312户贫困户带资入股6家规模企业,入股资金1305万元,年户均增收2370元;建成4个村级扶贫车间,带动78名贫困人口就业。
绿水青山给来榜镇的产业发展提供了好舞台,而来榜镇群山之间的各个村庄,都和花墩村一样,在属于自己的舞台上,唱响属于自己的产业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