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如何以绿色发展理念引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用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雨露浇灌出脱贫致富之花?
望江县漳湖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完善农业生产结构,坚持用“供给侧思维”助推精准扶贫。2018年以来,该镇依托本地资源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改造提升传统农业为抓手,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附加值,农业转型发展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成效明显。
近日,记者驱车来到漳湖镇六合村茶叶培育基地,一棵棵茶苗青翠欲滴,生机勃勃。
“这片200亩基地之前是种植黄豆,现改种茶苗”该基地负责人说。然而这几年随着传统农作物价格的持续走低、农业生产成本和人工成本的持续走高,全镇种粮大户都很难赚到钱。面对优良的自然禀赋,如何干“能赚钱的农业”、实现“换挡提速”,如何通过产业扶贫让贫困户脱贫,是漳湖镇不断探索和研究的课题。
为了更好地求生存、谋发展,选准主导产业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该镇多次组织各村书记和种粮大户到外地参观学习、开拓眼界。2018年,六合村经多方考察,选准茶苗为本村的主导产业,引导本村种粮大户和福建福州连江县润泽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达成合作意向,该公司一期租用200亩土地,由过去种粮大户种植黄豆改为公司种茶苗,部分贫困户的土地租金由100元/亩提高到200元/亩,且公司承诺2019年租金将会提高到500元/亩。
结构的调整,土地焕发了生机,也给六合村脱贫致富带来了新局面。
“结构调整,能鼓自己腰包的事情,大伙儿都乐意干。”漳湖镇相关负责人说,由于公司良好的信用,租金提前支付、工资日清日结,该茶苗基地每天吸纳附近三十多名贫困群众务工,用工需求会持续到明年4月,务工的贫困群众平均每月收入三千多元。
穿行在村与村之间,随处可见农户们干劲十足地打理着自家良田,那些蕴含着希望的村集体经济建设现场更是人来人往,乡村振兴,在这里被缓缓诠释着。
2100亩六○圩“稻虾连作”核心示范基地,带动二十多名贫困群众在基地务工,人均年增收2万元;2700亩六合村藕虾共生生态综合种养基地,采用“基地带动+公司联动+农户入股”模式,带动贫困群众就业六十人,人均年收入3万元;1200亩农业稻渔综合种养基地,聘用8名贫困群众在基地务工,人均增收近2万元……
明明拥有得天独厚的农业资源优势,因为交通闭塞、缺乏现代农业经营理念,各村农业产业的发展并不尽如人意,全镇七个行政村有三个村在2014年列为贫困村。产业得不到发展,群众得不到增收,一批又一批青年外出务工,留下老幼独守村庄。“以前,几乎没什么产业,老百姓都是靠外出务工,更别提发展了。”漳湖镇相关负责人说。
传统产业得到了转型的同时,漳湖镇回民村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引导村内三个养殖大户联合成立建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建成占地9100㎡规模化牛羊养殖基地,2017年总产值520万元,纯利润64.5万元。
随着养殖产业的不断发展,回民村的牛羊肉远近闻名,通过拓展牛羊养殖、屠宰加工、运输销售产业链,不仅满足了本村回族群众对清真牛羊肉的饮食需求,而且很好地供应了周边市场,有效带动了本村养殖户和贫困户的就业增收。
目前,该镇引导回民村建设占地5000㎡的清真屠宰场,建成投入使用后将极大改善以前零户沿街屠宰污染环境的现象,促进回民村牛羊养殖产业规范有序发展,从而更好地带动回民村贫困群众增收致富。
产业发展不再墨守成规,便有了发展的根本动力。漳湖镇农业供给侧改革在望江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大环境下,只是那盛开的其中一朵花。如今,望江县农村百花齐放,积极开展产业结构调整,一幅美丽乡村画卷正在缓缓铺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