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1岁的龚荣庭是安庆石化化工二部丙烯腈装置首席技师,工作近三十年,他先后荣获安徽省劳动模范、全国石油化工系统先进个人、安庆市首席技师等多项荣誉。如今年过半百的他依旧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前进。
一语惊醒迷茫人
1989年,22岁的龚荣庭从安徽化工学校毕业后进入安庆石化厂工作,在当时人看来,这可是端上了“铁饭碗”,羡煞旁人。
“那时刚工作,对于工作岗位还有些不太适应,没有目标,一度很迷茫,学习也有些吊儿郎当的。”龚荣庭回忆说。
有一回,龚父从老家怀宁月山过来看望龚荣庭,见到他浑浑噩噩的样子,很是失望。后来,父子间的一次长谈彻底改变了龚荣庭的人生轨迹。
“我的父母都是农民,他们那个年代很穷很苦,将孩子培养出来,不容易。”龚荣庭告诉记者,他的父亲对他要求很严格,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好好读书,能干出一点名堂。
“父亲告诫我,不管做什么,下决心钻研就会得到不一样的结果。”龚荣庭说,正是父亲的这番话点醒了他,让他重新找到工作、生活的目标。
在那之后,龚荣庭调整状态,努力学习、认真工作,很快便适应了所在岗位。
在龚父潜移默化的影响下,龚荣庭受到很大启发:“做成事,要先学会做人。”他也一直这么践行的。
成功的秘诀:勤
虽然学的化工专业,但从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厂里不可或缺的首席技师,还要经过不懈的努力。龚荣庭说,他的秘诀就一个字:勤。
“想要成功,就必须要勤快,比别人多跑点路,多动点脑子,多实践。”龚荣庭说,“要坚持学习,收集资料,将自己的想法和专业技术人员沟通,将创新想法变为现实的东西。”
身为班长,龚荣庭常年严格要求自己。他给自己定了一个标准,只要是自己当班,必须比别人早一个小时到装置现场。平时多做笔记,将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与不同专业互相交流学习。
“生产中遇到难题要反复琢磨,不能轻易放弃。”近十几年,龚荣庭出去学习交流的机会多了,接触到的人也多了,在技术改进方面的思路也更广阔了,经他改造的设备不计其数。
“技术改造一方面是为职工提供更加便捷的操作,减少劳动量,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改进生产技艺,于安全环保都十分有益。”龚荣庭坦言。
教授徒弟相互促进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2014年5月,龚荣庭成立了创新工作室,在为企业创造效益的同时,培养后继人才队伍。
他利用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平台,义务授课1100多课时,现在他带出的徒弟大多已经成为装置生产中的骨干。此外,他还带领团队取得了多项技术和管理创新成果,先后获得中国质量协会、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安徽省的多个奖项。
龚荣庭告诉记者,创新工作室从原来的5、6个人,发展到现在的14个人,为优化装置生产、确保设备安全、培养专业人才做出不少贡献。
龚荣庭还十分乐意与徒弟们分享知识和经验,通过教授,他也能巩固学习成果,在帮忙解决问题时,他也能获得更多经验,总之,这是个相互促进的过程,徒弟的进步能进一步鞭策自己更加努力地学习,龚荣庭说。
“如今年轻人易浮躁,应沉下心来,确立目标,跟着好的团队,多问多学,促使自我进步,做一个有用的人。”作为过来人,龚荣庭对年轻人这样建议。
“每个时期我都有自己的目标,现阶段我正朝着技能大师的方向前进。目前还有点距离,但我会努力奋斗的!”龚荣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