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本地快讯 >

兴趣择业——数说居民生活40年·职业篇

  据安庆市统计局数据显示,改革开放前,1970年,我市全民所有制单位年末职工人数为96807人,全民所有制单位职工平均工资为518元;改革开放初期,1980年,我市全民所有制单位年末职工人数为170403人,全民所有制单位职工平均工资为699元;到了1988年,我市全民所有制单位年末职工人数为254195人,全民所有制单位职工平均工资为1515元。

  纺织厂、染织厂、机床厂、燎原化工厂、百货大楼……这些在我市纺织业、轻工业、商业领域具有代表性的国营单位,是一代老安庆人耳熟能详的名字。40年前,能进国营单位工作,对老安庆人来说,是一件非常有面子的事。1982年,20岁的市民江波从市轻纺技校毕业,统一分配进入安庆市针织厂工作,“那时候人们对工作的想法很实在,工资高、福利好就是好工作。”江波说,八十年代初期,他每个月的固定工资有三十多元,渐渐地,单位也开始发放额外的几块钱奖金。

  1985年年底,报纸上登出市第二百货公司招聘启事。这对20岁的市民韩金兰来说是个机遇。“我当时已在市食品厂、卫校门市部先后知青待业了两年,后来第二百货公司招人,我马上就去报名参加考试。当年的招聘考试科目很简单,只有语文、数学两门科目。”韩金兰说,1986年,她正式成为一名售货员。在那个年代,售货员这个职业还是挺令人自豪的,商场的货品都放在柜台里,顾客要什么,售货员才从货架上拿下来,一些紧俏商品还要托关系才能买到。“我是以高中学历进入单位,那时候每个月工资是29元,初中学历的同事比我还要低3块钱。”韩金兰说,但与家中兄长姐妹相比,她的工资算低的,家中大姐、二姐都在纺织厂上班,每个月起码能拿50块钱。

  据安庆市统计局数据显示,1980年,我市从业人员合计195.9万人,其中农村劳动力172.2万人,职工(包括国有经济和城镇集体从业人员)23.6万人。

  1990年,我市从业人员合计280.1万人,其中农村劳动力234.6万人,私营企业和个体从业人员7.5万人,职工38万人。第一产业从业人员192.7万人,第二产业从业人员41.8万人,第三产业从业人员45.6万人。

  2017年,我市从业人员合计334.1万人,其中农村劳动力228.4万人,私营企业和个体从业人员67.8万人,职工33.1万人。第一产业从业人员109.3万人,第二产业从业人员106.4万人,第三产业从业人员118.4万人。

  不难看出,我市私营企业和个体从业人员数量在逐年上升,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数量稳步上升。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新的就业资源和方式不断被开发,就业选择也更加灵活,安庆人的就业观念和方式都有所变化。

  上世纪90年代起,吕八街就是安庆地标性的服装一条街。1990年,陈立辞职,在吕八街开起了女装店。“我每个月要跑上海、杭州、广州等地去进货,逢年过节生意好时,每个礼拜都要去进货。”陈立说,这些年干个体虽然辛苦,但是落个自由,自己的生意自己能做主。

  95后毕业生比起薪资待遇,他们更愿意“以兴趣为职业”,已经有不少人尝试开始由互联网所催生的各种新鲜职业,比如网络主播、网红、微商、职业玩家等。22岁的安庆姑娘夏婧是北京服装学院外语系的一名学生,去年毕业后,她没有选择与本行业有关的工作,而是在“抖音”软件上拍起了短视频,成为一名主播。“我主要拍摄一些介绍美食、化妆技巧的视频,目前已有10000左右的粉丝了。”夏婧说,从大学起,她就爱好拍照、拍视频,喜欢透过镜头向大家展现生活。当粉丝多了,有个人品牌之后,就会有商家来联系合作推广,这个时候就可以接广告了。“以兴趣爱好为职业才能将工作做得久,如果做自己不喜欢的工作,那每一天都是煎熬。我想这就是每个年轻人的工作态度。”夏婧说。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