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镜乡重拳出击,对境内100余家“三石”及小乱散污企业进行全面整顿,强制关闭拆除44家98门非法生产石灰窑、强制取缔8家石雕非法加工点、关闭或责令搬迁9家石子石粉企业,关闭取缔企业达到62家。
为加快修复废弃矿区的生态环境,总投资727.84万元的“怀宁县独秀山及观音洞库区生态保护示范区废弃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已全面进入实施阶段……
有人发展油茶种植,有人投资“花”经济,有人办起家庭农场。矿山复绿、污染治理等措施不断施行,靠山吃山的村民们转变观念,开始靠山护山,并走出一条绿色发展之路。
一场冬雨过后,怀宁县石镜乡黄梅山上的3000亩油茶越发显得郁郁葱葱。
当人们在景色怡人的油茶光观园里赏景游玩时,谁能想到,十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山,当地村民靠着开山、挖石讨生活,留下了一堆生态欠账。
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矿山复绿、污染治理等措施不断施行,靠山吃山的村民们转变观念,开始靠山护山,并走出一条丘陵山区的绿色发展之路,携手共奔富裕路。
靠山吃山,生态欠账颇多
“看,种植油茶让这座荒山彻底变了模样!”12月24日,黄梅山拓荒者刘方平指着漫山的油茶对记者说。眼前这位年近七旬的老人曾经是矿老板,挖山采石可没少干,如今,他带领村民在山上种植油茶,从一名“吃”山人转变为绿色发展的带头人,带动周边村民年均增收2万元。
刘方平告诉记者,石镜乡境内石头山多,矿产资源十分丰富。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乡镇企业发展的热潮兴起,在这个方圆不过48平方公里的地方,一下子冒出了100多家“三石”(石子、石灰、石粉)企业,建材工业迅猛发展,一度给当地经济带来巨大发展,石镜乡也一跃成为全省乡镇企业“百强乡镇”。
“山上的石头就是原料车间,一套粉磨机就可开工生产,想要赚钱太容易了!”刘方平说,那时他才四十出头,也跟风在村口办起了一家石粉厂,每天从山上爆破挖石,再将石块磨成石粉,常常是这边还在生产,外面等货的车辆已排成了一大溜,真是供不应求。
就这样,村民们的腰包是鼓起来了,但由于长期过度、无序开采,生态欠账日趋显现:水土流失,环境污染,山体和植被受到严重破坏。“每天早上一开窗,桌上、地上全是灰蒙蒙的一片。”刘方平回忆说。
掘石致富的狂热背后是破坏环境的疯狂。“这种靠山吃山的‘吃’法肯定难以为继,环境都被破坏了。”刘方平坦言。
复绿植绿,守住绿水青山
石粉厂生意红火,但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是要绿水青山还是要金山银山呢?随着各级政府对环境保护力度的不断加大,压力“倒逼”下的刘方平决定关掉污染企业,另谋出路。
与此同时,为补齐生态欠账,2017年以来,一场以矿山复绿生态保护为重点的污染防治攻坚战在怀宁城乡全面打响。石镜乡重拳出击,对境内100余家“三石”及小乱散污企业进行全面整顿,强制关闭拆除44家98门非法生产石灰窑、强制取缔8家石雕非法加工点、关闭或责令搬迁9家石子石粉企业和1家养殖企业,关闭取缔企业达到62家。
为加快修复废弃矿区的生态环境,总投资727.84万元的“怀宁县独秀山及观音洞库区生态保护示范区废弃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已全面进入实施阶段……昔日机器轰鸣、尘土飞扬的诸多山丘又渐渐恢复了往日的宁静。
一边造新绿,一边下决心把失去的绿色补回来。
在独秀山废弃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现场,裸露的山体正在加紧复绿,大片的绿色映入眼帘,不远处的大排山,去年春天新种下的桂花、石楠、紫薇、望春花等十多种树木迎风而立。
近两年,通过农林项目牵动、造林大户带动,石镜乡新造林1300亩,森林覆盖面积已达2.7万亩。为确保不留“新账”,石镜乡执行最严格的产业准入,近年来先后有7个投资逾千万元的项目因不符合生态环境要求被“一票否决”。
靠山护山,发展绿色产业
生态环境要保护,乡村经济也要发展,除了靠山吃山,小山村还能如何发展呢?大家纷纷将目光瞄向了发展绿色产业。
有人选择发展油茶种植。刘方平带领当地村民开拓荒山,种植茶苗,精心抚育,将黄梅山油茶基地建成为全县种植面积最大的连片规模油茶林。“今年油茶收获面积大约1000多亩,采摘了150多万斤茶果,预计收入在300万元以上!”掰着手指算起今年的“丰收账”,刘方平喜上眉梢。
有人力主投资“花”经济。石镜乡邓林村村委会主任查正方介绍,望春花是怀宁的县树,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极高,他们村种植了10余万株,每年阳春三月望春花开时,来自全国各地的赏花游客纷至沓来,最多的一年达到4万多人。随着游客的逐年增多,当地的农家乐、休闲山庄也风生水起,许多村民还以花为“媒”,向游客卖起了“山里货”。
有人看中家乡的良好生态。返乡创业大学生查显敏觉得家乡生态环境好,毅然弃医从“农”,建农场,养菊花,和当地100多名村民一起靠“花”致富,人均年增收1万元以上。退伍返乡村民蒋伟,投资300多万元在大排山办起家庭农场,将250亩荒山打造成“绿色银行”,带动本村及周边200多名村民通过林下养殖增收致富……
生态环境好了,小山村成了别人观光旅游的风景。每年有近10万人次的游客来此休闲观光,为当地村民带来了丰厚的生态红利。昔日靠卖石头的小山乡,如今靠着卖风景走上了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