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本地快讯 >

移风易俗:花冲人的新生活

  从“红白喜事大操大办、盲目攀比”的恶习成风,到“厚养薄葬、简约办事、热心公益”的文明盛行,太湖县北中镇花冲村紧抓“宣传+案例+制度”关键弦,扬新风,除陋习,移风易俗成效显著。

  “一百遍不够,就说一千遍”

  大操大办之风,在比先富、讲人情的北中镇由来已久。这里虽是山区镇,却地处皖鄂两省,太湖、岳西、英山、蕲春四县交界处,“商贸集镇”冠极一时。12月15日,记者来到了花冲村。

  “山里人很讲究门面,人家送礼你送不送?人家大办你办不办?别人送礼的人情你还要不要还?”花冲村党总支书记舒家明剖析说,受传统观念影响,家境再贫寒的人家都要“随波逐流”跟着办大事、随大礼,而随着生活水平越来越高,礼钱也越送越厚实。

  是该固本清源。然而,如此风气根深蒂固,该如何清源呢?

  “首先必须做好宣传,各种形式的宣讲,一遍肯定不行,那就一百遍;一百遍不够,那就一千遍。” 舒家明坚定不移地说。

  借各种民事会议、入户工作、宣传车宣讲政策之机广播文明新风之种,让“倡导厚养薄葬 弘扬人文关怀”“培育孝悌和睦家风 倡树婚丧嫁娶新风 营造文明和谐乡风”等公益广告覆盖全村各个墙院巷角,“喜事新办、丧事简办、祭祀雅办、小事不办”成了本土黄梅戏剧团编排剧本中的传唱新词……

  “以前,村民小组组长经常为了筹集日渐上涨的礼钱焦头烂额,现在是一身轻松,大家约个都能接受的‘意思礼’就好了。”该村后花组组长叶周华说。

  让理事当家,把好新风关

  成立红白理事会,是该村“推动移风易俗 树立乡风文明”的又一项举措。

  新屋组是该村的大组,共集聚了16个姓氏2400余人。每一次红白喜事,都要花费很长时间,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

  2017年,该村按照姓氏和自然屋场划分,由村里乡贤能人为基本结构成立了红白理事会。理事会以文明新风为名,对红白喜事的操作流程、用烟酒标准等方面进行了规范和定量。

  “原来老人去世后,从入棺到入土需要操办很长时间,一两个星期的都有,名目复杂,花费大。现在统一由理事会做主,节俭办丧,大力倡导用家庭追思会的形式悼念逝者,既能表达尽孝哀思之意,也能节省开支。”作为新屋组组长、宗姓理事会成员之一的宗仁安如是说。

  自从推行移风易俗改革之后,叶周华也认真地算了一笔账。“简单算一算,以我们这儿一个普通人家为基准,一年至少要节约一两千元。这对于农村人家来说,确实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叶周华说道。

  村民尝到简办红白喜事的甜头后,开始自觉支持红白理事会工作,农村文明风气渐入佳境。

  “移风易俗非一日之功,贵在长期坚持,我们借理事会之智、村规民约之力,逐步形成了移风易俗长效机制。”舒家明说。

  善做公益事,涵养一方人

  差不多每隔一个周末,杨金花便会带着她的爱心团队走访村里的困难户,给敬老院的老人们送些爱心用品或是实事服务。

  杨金花是该村水口组村民。这些年日子渐趋红火,她也开始积极响应村里的移风易俗倡议——不仅主动为村里困难群众献爱心,而且从2016年开始,杨金花还组建了一支“流不走”的爱心团队。

  “小时候家境不好,亲戚邻居给了不少帮助,我一直记在心里。长大了总想做些事,但总觉得人微言轻,移风易俗改革刚好给了我一个说头,让我可以尽己之力帮助他人、感恩社会。” 杨金花坦言说。

  爱心之行如星星之火,迅速燎原。不到两年时间,杨金花的爱心团队便从“单打独斗”变成了近60人的山村小分队,志愿行动也从简单的敬老捐资活动拓展为广播爱心文化、传递文明新风、开展乡村治理行动等,俨然成为吹拂在边陲乡镇的一股强劲暖流。

  让人欣喜的是,这样的示范带动,正在以“蝴蝶效应”之势涵养着这方土地上的所有人。一大批文明中心户、好党员、好教师、好村干、好婆婆、好媳妇、好儿女等争相涌现,并在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引领示范作用。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