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本地快讯 >

外国媳妇过中国年

  有着“中国传统村落”之称的宿松县趾凤乡团林村,于2013年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一位来自非洲90后的洋媳妇,已把自己融入到团林村的这块多情多彩的土地,并深深扎根下来,享受着好环境、好政策、好民风赐予的幸福生活。







  青山环抱,白屋成片,黑瓦参差错落;搬个板凳坐门口,看人来人往,聊家长里短,直到夜色笼罩灯火通明……对于从小在宿松县趾凤乡团林村吴冲组长大的刘邦来说,外面的世界再精彩,都比不上家乡生活的精彩。

  2016年12月的一天,远在坦桑尼亚打工三年的刘邦突然回来了,还带回了一个“洋媳妇”和一个小女婴。听说刘邦找了个“洋媳妇”回家,村里的男女老少都过来看热闹了。里三层外三层的人群,顿时把刘邦家的大门堵得水泄不通。

  “我以前只在电视上看到非洲黑人,没想到今天能在家门口亲眼见到。”乡亲们比看航空母舰都觉得新鲜,相互交头接耳地议论着。

  “洋媳妇”是坦桑尼亚人,是个90后,个子高高的,皮肤黑黑的,有着一口洁白的牙齿,和一双清澈、明亮的大眼睛。

  乡亲们七嘴八舌的议论,“洋媳妇”一点都听不懂,不时眨巴着眼睛,傻傻地看着陌生的人群。

  辖区趾凤乡警务室民警得知刘邦带了个非洲女子回家,第一时间登门了解情况,向不知道出入境管理政策的刘邦,宣传外国人在当地住宿必须在24小时内到公安机关进行外国人住宿登记。

  当得知刘邦同外国新娘已在坦桑尼亚办理了结婚登记,并打算在这里常住下来,民警就告知刘邦,外国新娘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有关规定,及时去地市级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申请办理签证延期手续。

  为了方便妻子在这里生活,刘邦专门给妻子起了一个中文名字:你夏依咋。

  谈起自己是怎么认识你夏依咋的,平常沉默寡言的刘邦,终于打开了话匣。

  刘邦说,2013年2月,他刚到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一家鞋厂打工时,根本听不懂坦桑尼亚的斯瓦西里语。后来,鞋厂老板为方便他们工作,专门给每个中国职员发了一本斯瓦西里语的日常用语手册,他花了四五个月时间的苦学,终于学会了简单的日常用语,并通过语言交流,结识了同在鞋厂打工的你夏依咋。

  达累斯萨拉姆是坦桑尼亚最大的城市,也是东非最重要的港口之一,在遥远的古代便已成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沿线城市,那里有天然的海滨浴场,你夏依咋的家就住在达累斯萨拉姆郊区。

  “我们交个朋友,好吗?”“你以后有什么困难,可以找我。”你夏依咋的大胆、直率和热情,一下子吸引住了刘邦;到2013年10月,两人就建立了恋爱关系,2015年6月份两人在坦桑尼亚的达累斯萨拉姆举行了婚礼;同年11月份女儿降生后,刘邦专门给女儿起了一个十分有意义的名字“刘皖非”,皖指的是他的家乡安徽宿松县,非指的是妻子的家乡坦桑尼亚,代表着跨国婚姻带来的爱的结晶。

  起初,住在中国的你夏依咋,只会说坦桑尼亚的斯瓦西里语,不会说中文。

  刘邦的母亲早年去世,家里只有年近七旬的父亲。平常,刘邦的父亲跟你夏依咋交流,都是靠打手势;因为语言不通,你夏依咋每天总是默默地待在家里,在照看女儿的同时,帮公公打理简单一点的家务活。

  有着“中国传统村落”之称的团林村,于2013年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坐落在该村吴冲组的古建筑群——刘家大屋,始建于清朝乾隆四十八年,是远近闻名的古民居,最早里面住着100多户人家。抗战期间,部分建筑被侵华日军烧毁。至今,斑驳的墙壁上,仍遗存着当年的灰烬。

  刘邦家的房子就建在刘家大屋旁边,走到刘邦家里,需要穿过几道长长的、窄窄的巷子,巷子两边是年久失修的古宅,古宅虽然失去了往日的风貌,但青石砌成的门套、青砖砌成的墙壁依然保存完好,它们见证了岁月的沧桑、时光的流转。

  气候上的不适应,生活上的不习惯,语言上的不通……加之无比思念远在坦桑尼亚的亲人。起初,这些影响生活幸福指数的“障碍”,就像是一道道无法跨越的沟壑,横在你夏依咋面前。在面临人生抉择的关键时刻,作了很长时间思想斗争的你夏依咋,最终还是决定在这个风景优美、民风纯朴的古村常住下来。

  早在2016年,刘邦家就被村里评定为贫困户。为了维持家庭生计,2016年春节过后,刘邦将妻子你夏依咋留在老家照看一岁的女儿,自己一个人去了福建打工。

  刘邦的父亲对这个洋儿媳格外照顾,重活、苦活自己一个人揽下来,甚至连家务活都不让她干。

  刘邦家的亲戚、朋友和邻居,也都特别关心你夏依咋,经常隔三差五地上门看望她,利用打手势的交流方式,表达对她的关心和问候,有时还从家里捎来土鸡、鲜蛋、绿豆等农副产品给她补充营养。

  亲友和邻居的关心,让你夏依咋逐渐打开封闭自己思想的闸门,她的性格开始变得活跃起来,她不再将自己和女儿每天关在家里了,她开始学说中文、学会听懂宿松当地方言、学会做饭等等。

  谈起你夏依咋刚来古村时的情景,宿松县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大队女警胡昱仍印象深刻。当时,你夏依咋只会说“谢谢”两个字,其他话一句也不会讲,当地方言根本一句都听不懂;每当与人交流时,脸上就会露出一脸尴尬的表情。

  刘邦家是宿松县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大队结对帮扶的辖区“外国新娘家庭”之一,每逢元旦、春节,大队都要安排民警提前登门开展慰问活动。

  这不,值猪年春节到来之际,大队又组织民警来到了古村。这是胡昱第二次登门。

  车子刚驶入团林村地界,浓浓的年味扑面而来,有的家庭在忙着宰杀饲养的猪和牛,有的家庭在忙着做豆腐和米粑。宰杀肉牛的家庭门口,聚集了不少购买牛肉的群众,个个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放在五六年前,这里根本看不到宰杀肉牛的场景。

  “有人在家吗?”民警们迈步走进了刘邦的家,堂屋无人。

  “我在家,我就下来,你们等一下。”民警的话音未落,从二楼传来一名女子的声音。过了一会儿,一名女子手上牵着一名小女孩缓缓地从楼梯上走下了下来,她就是你夏依咋。

  胡昱一下子愣住了,两年不见,你夏依咋是怎么变得这么会说中国话了,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你们坐,你们坐。”你夏依咋热情地招呼着民警。眼前的你夏依咋,身上仅穿着两件单薄的衣服,眼睛依然明亮,牙齿依然洁白。

  “穿这么少,不怕冷吗?”胡昱十分关切地问道。

  “不冷,不冷!”你夏依咋笑着回答。

  交谈中,你夏依咋告诉我们,她通过日常同邻居们的频繁交流,学会了讲中国话,并能听得懂很多宿松当地的方言。

  这时,一位邻居将在外面处理事情的刘邦喊了回来。刘邦虽然个头不高,但一言一行里散发出山里人的质朴和善良。

  面对采访,他向我们讲述起了妻子在家乡生活中的一些细节。

  他说,坦桑尼亚人的生活比较简单,食用牛羊肉多、猪肉少,煮牛羊肉时也不加盐,那里人认为这是最原始的美味,所以妻子到这边生活后,刚开始很不习惯,到2017年才慢慢适应下来,并跟着父亲学会了烧家乡菜,红烧鱼、西红柿炒蛋是她最拿手的两道菜。

  有一次,家里来了十几位客人,她自己下厨,一连烧了十几道菜,客人了吃了后,都说“好吃!好吃!”她的个性比较强,喜欢使性子,只要跟她闹矛盾了,她就长时间不理他,一般的人都劝不了。

  聊起妻子的事情,刘邦有着说不完的话题。她喜欢在网上淘东西,女儿身上穿的衣服、吃的零食,都是她通过手机在网上买的。她经常用手机联系远在大洋彼岸的亲人,以前她都是通过开通微信视频跟父母聊天,自去年她母亲用的智能手机摔坏了后,她就只得通过打电话跟家里人联系了。

  坦桑尼亚那边的经济条件十分落后,农村居民基本上买不起智能手机,她母亲以前用的智能手机,还是她买的,她是一个非常有孝心的人。

  她喜欢骑电瓶车兜风,时常利用带女儿上幼儿园的时间,骑着电瓶车从家门口沿着宽阔的水泥公路俯冲下去,像张开着翅膀的雄鹰,飞过村庄,飞过田野,飞过小河,奔向繁华的凉亭老街,看街上熙熙攘攘的人流车流,看街道两边五花八门的店铺,看店铺里琳琅满目的商品,她越来越觉得中国是个好地方。

  “你喜欢中国吗?”“你喜欢住在刘家大屋这个古村吗?”

  “都喜欢!”面对采访,你夏依咋的回答既干脆又响亮。指着挂在二楼走廊里的牛肉、羊肉,她一脸幸福地说,过年到了,这是家里专门为她买的,公公和老公都知道她特别喜欢吃牛肉和羊肉。

  2018年8月,刘邦家在国家扶贫政策的扶持下,以及在刘邦外出打工的不懈努力下,顺利脱贫。

  如今,你夏依咋和丈夫刘邦为共同经营好这个幸福的家庭而奋斗着、努力着。

  你夏依咋,一个来自非洲90后的洋媳妇,已把自己融入到了在宿松县趾凤乡团林村的这块多情多彩的土地,并深深扎根下来,享受着好环境、好政策、好民风赐予的幸福生活。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