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座荒山秃岭变成了一望无际的生态旅游观光基地,一条条崎岖不平的土路变成了平坦宽阔的水泥路面,昔日的穷山沟蜕变成了美丽的“桃花源”。
近年来,桐城市文昌街道通过产业扶贫,大力发展“一村一品”、“一村一特”,建成了茶叶、蔬菜、油茶等特色种养基地。区域内两个园区、三家龙头企业、八个家庭农场、七个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吸纳务工、土地流转、订单收购,带动185户贫困户稳定增收。鼓励贫困户自家发展特色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服务业,两年来共兑现产业扶贫奖补资金135万元,增强了贫困户脱贫信心,激发了贫困户内生发展动力。让贫困群众鼓起“钱袋子”,脱掉“穷帽子”。
“到了春季,这里的樱花、李花、梨花、桃花、油菜花,从山脚一直开到山顶,宛若隔世的‘桃花源’,我们又要忙了!”3月21日,在桐城桃花源生态农庄务工的碧峰村海螺组贫困户黄志祥,指着一片森林康养基地高兴地说。曾经的走马岭因地处山区,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落后,是碧峰村贫困人口较为集中的地区,也是有名的穷山沟,如今这里花果飘香,旅游资源丰富,成了生态休闲旅游观光基地。
“念山字经,打生态牌”,依托山区丰富的资源,大力发展山上经济、林下经济、绿色经济,着力解决贫困群众就业难、发展产业难的问题。
“我们主要从事经济作物、林木、果树种植和水产、家禽养殖等特色农业及农林观光旅游服务等项目,流转了山区闲置的林地1700余亩、耕地100余亩,水面50亩,通过土地流转、吸纳当地贫困人员务工、改善山区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的方式,支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帮助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增收。”农庄负责人徐敬春说。
去年,当地走马岭张湾、海螺两村民组山区道路进行拓宽整修,极大地完善了山区的交通设施,改善了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为山区农产品走出大山打开了通道,村民自我发展产业的意愿增强。已搬出大山多年的村民汪存去年又回到海螺村民组,利用自家山场并流转部分土地兴办家禽养殖场,当年出栏家禽500余只,为山区村民自主发展产业带了一个好头,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