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本地快讯 >

潜山黄泥老街亟待保护恢复

  图为黄泥老街

  潜山市黄泥镇有一条始建于宋末元初的老街,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这条老街曾是潜山市最为繁华的商贸中心,素有“三县重镇,五邑市场”之称,如今变得萧条。因其旅游价值较高,希望有关部门予以保护修复。

  探访黄泥老街

  3月31日上午,记者来到黄泥老街,感受当地淳朴民风和悠久历史。

  这条老街位于潜山南部,历史上是黄泥区、乡、公社、镇治所在地,是黄泥镇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它地处潜山、怀宁、太湖县交界长河中游北岸,是三县(市)交界重镇,素有“三县重镇,五邑市场”之称。

  自古以来,黄泥镇人烟稠密、市场繁荣、文风犹炽。山区的木竹、生漆,经怀宁县山口乡至安庆运往各地;外埠的货物,经水陆通道运回。黄泥镇的刘家巷开设了许多茶馆酒店,货主、船工在此停泊休息,至夜,“月影清流、船灯渔火、洞箫竹笛、歌声悠扬、觥筹交错、通宵达旦、热闹非凡”,曾有南京秦淮河之雅趣与繁华。

  如今的黄泥老街仍保留着一批保存较好的古民居、古祠堂、古街井等。置身其中,犹如走入一座浩瀚的民俗博物馆。

  这条老街,店铺与店铺间一字相连。老街不少店铺其实也是作坊,即前店后坊式的制作间,出售的商品多以手工制品为主,如竹器、铁制品、鞋帽针织等。除这些外,老街的建筑如屋檐、窗棂等,都颇具特色,既有皖派建筑的古朴大气,又不乏江南水乡楼阁亭榭风格的柔美恬静。传统和现代,自然和人有机和谐地结合起来,仿佛使人置身于世外桃源。

  这条老街与记者别处所见的老街有所不同,老街入口处道路上的青石板是竖着铺设的,有的青石板有1米多长。

  居住在老街的陈大爷告诉记者,以前黄泥老街路面有许多青石板,后来被取出,修成了水泥路。

  “老街还有一个传说。”陈大爷说,老街据传建造在“白象”(活地)正身上,与隔河青狮(狮子山)相守相望,故称“狮象巴口”。老街南段的刘家巷紧靠长河,史称“河街”,是黄泥港停泊码头,过往船多客众。故刘家巷开设了许多茶馆、酒楼,供货主和船工落脚,喝茶吃酒,打牌玩乐,热闹非凡。

  走访中,记者发现,黄泥老街由三街六巷构成,相互通联,弯环衔接,纵横交错。

  记录昔日繁华

  民居,祠堂,街井,青砖小瓦,木制椽枋。黄泥老街以它的古朴、粗犷,还有稍许的柔美恬静,带着一寸一寸的光影,让人依稀看到700年前的老街那种特别的风韵。

  今年80岁的居民王奶奶称,自小她就随祖辈生活在这条老街上,对这里的人情典故都能说出“子丑寅卯”。

  王奶奶向记者讲述老街的历史与风采:早在北宋以前,这里是一片荒滩。以后由于连年的山洪暴发,上游大量的泥沙,随着奔腾的激流,倾泻而下,日积月票,河床逐渐增高,河道也渐狭窄,年深日久,两岸隆起了绿洲,南岸名曰容家洲,北岸名曰黄泥洲。

  王奶奶介绍,宋末元初时,开始有人迁移至此开荒建房。传说姓孔的祖先迁来最早,以插标为记的方式,占据了整个黄泥洲大片肥沃的土地。继之高姓和金姓的祖先,也从远地迁来,从孔姓开拓者手中买的一部分土地,从事耕耘,并建造了房屋。由于人口繁殖迅速,三姓相互竞争,生产和经济有了发展,所以黄泥史上有“三多”之说,即所谓“孔家土地多,高姓银子多,金家人口多”。明、清时期,黄泥(港)属潜山县潜岳乡。明朝洪武年间(1368~1399),从西兰寺迁徙几户来此从事商业经营。从此,黄泥镇才有了六家店,这就是黄泥历史上所说的“河南一条街,河北六家店”的由来。“河南一条街”就是黄泥对岸的河南衔,至今仍有街道的遗迹。到了明朝天启年间(162l~1628)己发展到几十家。清朝嘉庆年间(1696~1820)黄泥镇商店已有200余家,己成为潜山的首镇。道光年间,商店己发展到300余家,人口3000有余,成为成为驰名全省的江淮重镇。中街“老同仁堂药店”创立于清朝康熙二年(1663年),比驰名中外的燕京“老同仁堂药店”还早20多年。

  老街居民陈大爷说,老街除有学校、医院、厘金局、警署、稽查所和盐卡外,还有李、汪、孔三氏宗祠,古香古色;南岳寺、杨泗庙、万寿宫、地藏庵分列东南西北;江西会馆、湖北会馆、徽州会馆、青阳会馆设立其中;栖流所、惜字亭充满了慈善情调和崇文敬贤的儒家思想。街的背面,共有九口封火塘,既为街道排水储蓄之处(上、中、下街各三口),又是街道火灾救命塘。上、中街连接处有一大广场,约1200平方米,是居民休闲娱乐之地,也是流通小贩、农村产品集散和游走艺人卖艺的地方。

  亟待保护恢复

  采访中,老街居民王先生告诉记者,旧时三街(上、中、下街)六巷(刘家巷、霹雳巷、油坊巷、营盘巷、车水巷、毛竹巷)为皖式建筑,所有房屋一律为“金包银”结构(即外墙内枋),齐檐封火、马头墙、飞檐翘角、栅栏匾额、格局严谨。临街店铺,无论大小,下面一律为响板门,上有木方,下有石槛,构筑有规有矩。店堂内木质柜台,商架因适而宜,十分讲究。知名度高的大店,构筑恢宏气派,五架穿枋,斗拱错落、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整个街道一律以石板铺砌,中间主道低平宽敞,可行车马。两侧店前人行道,石阶稍高,整齐划一。石板街下为全街贯通的下水道,以青砖、石料砌成,两人并排,可躬身行走,即使遇滂沱大雨也不存积水,雨停路干。

  王先生说,这些年来,由于黄泥镇的经济发展,小作坊、小企业众多,废气废水乱排乱放,污染了古镇生态环境。黄泥镇为发展工商业,镇中住户乱搭乱建,影响了古镇风貌。部分人员乱刻乱划、乱扔垃圾的不文明行为也严重影响了古镇景观。久而久之,黄泥古镇的的原始风貌和韵味难以依存。

  王先生说,黄泥古镇神秘独特,到处都遗留着历史的沧桑味道。如果把古镇的生活风貌拍成一部戏剧的话,那么古老的建筑就是戏剧里的背景和道具的话,而人就是其中的主角。黄泥老街“空心化”比较严重,曾经的繁华已经成为过去时,留下的只是冷清。尤其是过去建设发展,导致老街店铺改造更新速度加快,旧城改造逐渐“蚕食”老街。老街店铺装潢日趋“现代化”,还有不少破旧的房屋,等待修缮,原本古朴淡雅的热闹非凡的老街有变得“珠光宝气”。

  街道两旁,摩托车依墙而立。穿梭老街之中的,是步履虽有些匆匆、却满含笑意的居民,还有背着书包一脸稚气的孩童……。这些,仿佛告诉记者,现代生活是如此真实的存在,而这一切似乎更象是黄泥老街在现代时空的混搭,却又如此和谐安定的演绎。

  值得欣慰的是,“潜山市黄泥老街保护恢复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已经出炉,该市和黄泥镇着手保护恢复老街,发展旅游。记者相信,不久的将来,黄泥老街的历史风貌会再次展现在人们面前,为潜山市文化、旅游焕发出新的活力。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