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本地快讯 >

因地制宜 项目带动 “天然香椿”让集体经济活起来

     4月14日,在迎江区新洲乡天然村,今年1月种下的10亩香椿苗已冒出芽头。虽然没赶上今年早市,但香椿树长势喜人,来年产量、产值可期。天然村实施的“香椿种植”示范基地建设项目,拓展种植销售及产品深加工+休闲观光农业产业链,推动产业链、价值链增值收益。

  一直以来,天然村人口外流现象明显,务农人员只有留守老人,延续着“散种散收”的传统农业发展方式。近五年,天然村1750亩土地已流转1200余亩,却始终仍停留在油菜、小麦、大豆等传统农业的种植上,作物产量低、土地产出率有限,每亩只能获得几百元收益。

  乡村干部考察舒城县阙店乡香椿种植生产基地后了解到,香椿喜光耐湿,适于长于河边、宅院周围。天然村地处洲头、沙质土壤、无工业污染等自然条件,完全具备发展香椿种植的条件,于是确定了“树上蔬菜,天然香椿”示范基地建设项目,促进集体经济发展,富农富民。

  “香椿功效多、价值高,但种植所需的技术含量不高,用工较少。加上采收周期短,每年采摘2-3次,前后跨度一至两个月。(我们)通过技术将香椿树高度控制在1.2-1.5米,便于采摘。”天然村党支部书记方友宏告诉记者。

  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年初示范种植的10亩香椿,苗木加上人工共投入6.6万元,每亩均摊成本6000余元。一亩地可种植3000株香椿,每株产3两,一亩地可量产900斤。按照晚市价格12元/斤计算,每亩产值也有1.08万元;若以早市价60元/斤计算,亩产值将达5.4万元。

  一次投入,多年收获。天然村通过发动村里二三个党员、大户示范种植,发挥党建引领、基地辐射带动,克服现有发展限制,强农业富农民。

  下一步,天然村计划扩面种植达500亩,形成量产,并围绕基地建设香椿文化长廊,配套修建道路、旅游公厕等。同时,与阙店乡共建,探索与本市老字号企业合作研发香椿酱、香椿糕点等,推进产品深加工,开发电商营销模式,多渠道打通产品畅销道路。此外,该村还计划适时举办香椿采摘节、旅游美食文化节等活动,打造“树上蔬菜,天然香椿”特色品牌,不断完善全乡旅游+休闲观光农业产业链,实现每亩产值3000元-4000元,推动产业链、价值链增值收益。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