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本地快讯 >

百里绿道里的“慢生活”

  绿道,是以休闲、游憩、健身为主,兼具市民绿色出行、生物迁徙、历史文化传承保护等功能的廊道。一头连着生态环境,一头连着民生福祉。近年来,我市依托原有路网、水网、公园和绿化带,大力建设绿道网络。截至去年,我市已建设绿道349.64公里,其中城区有108公里。百里绿道穿城过,市民如在画中游,可尽享繁忙都市中的“慢生活”。

  以前,提到绿道,人们只会想到市菱湖风景区里的东大湖环湖绿道。这条5公里长,遍布绿植的绿道,每到傍晚,尤其是夏日里,来散步、跑步、骑车的市民,熙熙攘攘,比繁华的街区还要热闹。

  如今,类似这种广受欢迎的城市绿道越建越多,像一条条充满动感的生命脉络,遍布宜城,它们或顺着河流、或依着道路、或盘在公园,串联山水人文,吸引着市民在如画美景里徜徉。

  4月19日,周五,湖心北路。晨曦渐次照亮城市,主干道上车辆疾驰,开始忙碌起来;而道路两旁的绿道里,行走的人们呈现出悠闲的“慢节奏”。

  “以前人车混杂,出行不便;现在各行其道,畅通无阻。”在湖心北路东侧绿道上步行去上班的市民吴丛飞告诉记者,他家住在石化菱北,单位在火车站附近,只要没下雨,他都会走着去上班,大概半个小时,正好当早锻炼,“这平坦的彩色沥青路面,走着舒服呢。而且最近天儿好,路两旁的香樟也开花了,一路闻着花香走,一天都有好心情。”

  湖心北路的绿道,依非机动车道而建,“绿意”还不够突出。在皖江大道,绿道与非机动车道之间有绿化带相隔,且绿道两侧均有绿化带,红色沥青绿道在两条绿带中延伸,步行其中,移步换景,惬意舒畅。记者从市城管局市政公用办了解到,以前城区慢行系统结构单一,相关基础设施薄弱,步行骑行空间较少,机非混行现象严重,不太安全。故而近年来在新建、改造的道路中,开始频频有了绿道的身影,如中山大道、外环北路、潜江路等。绿道在满足市民休憩需求的同时,实现“公交+慢行”的无缝衔接,可供市民在健步、骑行、乘车等多种出行方式间自由“切换”。

  在公园里,绿道则有着天生的“健康基因”,能为市民打造家门口的“健身房”,优化生活方式和质量。

  4月20日,周六,康熙河景观带。蓝天下,绿树如茵;微风中,鸟语花香。“你看这儿多美呀,四季花开不断,绿道曲折回环,给骑行添了不少乐趣呢。”退休以后,市民赵乐义经常去公园骑行,自从有了绿道,他的骑行范围扩大了,“康熙河(景观带)绕一圈,来回好几十公里呢,运动量足够了。而且,风景好,还安全。”

  记者也沿着康熙河景观带,骑行体验了一把。红色沥青路面,平坦舒适,沿途厕所、避雨亭、座椅、垃圾箱等服务设施配套齐全;沿路除花草灌木,还能遇到草坪、景观桥、木栈道、邻水平台、码头、网球场、篮球场、广场等,满眼皆绿,处处是景,闻着清爽的花草味,只觉心情舒畅,连呼吸都是甜的。而且,景中处处见人,散步的、打球的、放风筝的……沿途皆可见,好不热闹。

  绿道,已然成为宜城的出行之道、休闲之道、健身之道,同时也是环保之道、生态之道。因为绿道多用的是彩色透水混凝土,透气、透水性强,能够迅速吸纳降雨,既有效补充地下水,又不影响雨后出行,充分体现和遵循了“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今年,宜城的绿道系统建设还在持续推进中,如长12公里的石化绿色长廊,从鸭儿塘直通茅清路,将会串联起沿途的社区、节点公园,继续释放慢行交通优势和绿色空间的魅力,让公众收获更多的幸福感。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