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陆鸿老人给社区居民讲故事
今年91岁高龄的陆鸿老人是一名抗战老兵,他16岁参军,在战斗中负伤,失去了左臂。战争年代,他是一名普通的战士,但正是有像他一样的革命战士前赴后继,才换来了今天的胜利与和平。4月26日下午,安庆晚报记者来到陆鸿家中,听老人讲述浴血奋战的烽火岁月。
敌后工作惊心动魄
陆鸿居住在龙山路荷花塘小区。如果不是事先了解,谁也想不到这名普通的老人身上,曾发生过许多传奇故事。
1928年,陆鸿出生在枞阳县一个农民家庭。家境虽然不好,但父母还是每年将几担稻子当学费供他念了私塾。他上学时期,就参加地下党组织的活动。“1944年7月,我在中共桐南县委一名负责同志的介绍下参加了新四军,并被分配到新四军第7师沿江支队(贵池县委交通站)。那时,我只有16岁。”陆鸿说。
“我们这个交通站的主要任务是送信、搜集敌人情报、护送首长过敌人封锁线、运送军用物资等。”陆鸿介绍:“当时组织上安排我到交通站工作,我还有些想不通。我希望能够拿枪杆子,与日本鬼子面对面地干。后在交通站负责同志的帮助下,思想上有了转化,认识到交通站的工作同样重要。”
第二年,由于工作出色,陆鸿被调到贵池县委交通总站工作,总站下面还有十几个分站。“那时,交通总站的活动范围在今天池州市贵池区上万圩沿江一带。”陆鸿说。
“工作中,经常要开动脑筋,我们面对的不仅是日本鬼子和伪军,还有国民党顽固派。交通站就是为了建立敌后根据地,打游击战,同他们做斗争。”陆鸿说:“那时,日军调动动向、下乡‘扫荡’情况,以及敌人增派部队等情报,都是我们需要掌握的。而且,掌握情报的重要方法,就是在日伪军中安插情报人员。由于斗争需要,我们做了大量工作,把国民党的交通员争取了过来,通过这一渠道截获敌方情报。”
“有一次,我们交通站从国民党交通员那里得知一条情报,内容是日军企图与国民党配合,围歼新四军一支游击队。”陆鸿说,得知这一情报后,交通站立即向上级领导进行了汇报,并迅速将情报送到这支游击队。由于有了充足的准备时间,游击队避免了重大损失。
陆鸿介绍,交通站还有一个任务,就是将经过此地的共产党领导干部护送过敌人封锁线。“每次护送领导干部,我们都要提前打探,提前安排。护送时间通常在夜间,大家穿着便衣,化装成老百姓,一队人马持枪,随时准备战斗。虽然敌人封锁很严,但由于我们的周密安排,一次次顺利完成了任务。”
陆鸿说,当时,安庆城处于日伪统治之下。日伪对城内的物资控制得很紧,交通站需要的糖、布匹、盐、火柴、肥皂等急需物资,也都是在城内通过地下党进行采买。“交通站的战士进安庆城,需化装成老百姓,携带通行证、良民证,与城内的情报人员交接。虽然遇到过很多困难和危险,但都一次次克服和化解。”
战斗中失去了左臂
陆鸿说,交通站的工作地点要经常转移,一般白天在这里办公,晚上就要到另一个地方夜宿,第二天早上再回来,隔一段时间换一个地方。“面对复杂、激烈的敌后斗争,交通站的同志们紧密团结当地老百姓。每次转移时,军用物资就藏在老百姓的家里,老百姓也坚定地保守了秘密。”
1945年6月的一个早晨,陆鸿带领10多名交通站的战士从夜宿地返回集中地。“那天早晨,天刚亮,前方雾蒙蒙一片。我们刚上江堤,就迎面遇到了一队武器精良的日伪部队。”陆鸿说。
陆鸿介绍,战士们身上只带着长短枪和手榴弹,人数也比敌人少得多,但已无退路。“我们以长江护堤做掩护,顽强战斗。打了一个多小时,终于将这股敌人击溃,打死打伤日军和伪军10多人,其余的敌人都溃散、逃跑了。”
这场战斗中,陆鸿身负重伤,左臂中弹,鲜血染红了衣服。战友们让他撤离,他没有同意,强忍着剧烈疼痛,一直坚持到战斗结束。战斗结束后,陆鸿被送到沿江支队卫生队进行治疗。
陆鸿说:“那时候,我们的医疗条件很差,哪有什么药啊,清洗伤口只能用盐水。六月的天气炎热,队伍还要不停地转移,我的伤口也在不断地发炎溃烂,化脓的伤口都生了蛆。”
两个多月后,在无为县的新四军七师师部,医生检查后告诉陆鸿,如果不锯掉手臂就会危及生命。最终,陆鸿的左臂不得不被截掉,他从此失去了一条胳膊。
莱芜战役印象最深
陆鸿说,虽然一只手臂没了,但他还有健全的双腿,还能走,还能跟着部队打仗,直至抗战胜利。
1945年10月,陆鸿所在的交通站随大部队撤离皖江地区。几个月后,接到上级的命令,陆鸿北调山东,参加解放战争。到达山东后,陆鸿担任三野九纵连队指导员,随后参加了莱芜战役。
“部队首长看到我一只胳臂参加战斗,行军和打仗都不方便,曾动员我在山东就地安置,但被我拒绝。首长看见我态度坚决,也只好作罢。”陆鸿说,给他印象最深的是莱芜战役。“莱芜战役打得非常惨烈,但打得也非常过瘾,我当时担任9纵队连指导员。许多战友在战斗中光荣牺牲,但我们连队圆满完成了战斗任务,将敌人全部歼灭。”
陆鸿说,1947年,鲁南战役后,蒋介石错误地判断我军华东军区部队伤亡重大,不堪再战,遂调集53个旅31万人组织“鲁南会战”。南线的国民党军队由整编第19军军长欧震指挥8个整编师20个旅,组成主要突击集团,自台儿庄、郯城、城头一线北犯临沂。北线国民党军队以第2绥靖区副司令长官李仙洲指挥3个军9个师(未整编),组成辅助突击集团,由明水、周村南犯莱芜、新泰,进行南北夹攻,企图迫使解放军华东野战军主力在临沂地区与其决战。“针对国民党军队的作战企图,解放军华东野战军集中了主力24个师的兵力,将北犯之敌诱进适当地区,围而聚歼。”
“我所在9纵队还配合其他纵队,在孟良崮战役中,歼灭了国民党王牌军74师,这是打得最痛快的一仗。蒋介石在得知张灵甫的74师被歼灭后,哀叹是其最痛心的事。”陆鸿说,他翻阅陈毅司令员的诗集,看到其中一篇是这样写着:孟良崮上鬼神号,七十四师无地逃;信号飞飞星乱眼,照明处处火如潮;刀丛扑去争山顶,血雨飘来湿战袍;喜见贼师精锐尽,我军个个是英豪。“陈老总兴之所至,诗篇气壮山河。”
陆鸿说,在教导团支援二野部队前的集训时,由于他只有一只胳膊,部队首长没有同意他去二野部队。“在南京解放的第三天,我被组织上派到军政大学任教。”
激发群众爱国之情
1950年,陆鸿和妻子方素华在怀宁(安庆)经组织介绍认识,并结婚。“当时认识方素华时,她没有嫌弃我只有一只手臂。在她心里,我是一名思想上进、各方面都很好的人。”陆鸿笑着说。
陆鸿曾担任安庆地区政法委书记职务,1986年离休。回忆起战火纷飞的岁月,想起在自己身边那些牺牲的战友,老人总会流下激动的泪水。他说:“我们在享受今天幸福生活的时候,不能忘记过去,不要让英雄们被历史所埋没。”
陪同记者采访的荷花塘社居委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老人离休后,经常深入到社区和学校,给居民和学生们作报告、讲故事,激发大家的爱国之情,树立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