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财经快讯 >

民营经济的春天

  桐城,是安徽省制造业发展综合10强县(市、区),民营经济一直是桐城市经济发展的主旋律和顶梁柱,地位举足轻重。

  2019年初,桐城市“一号文件”《关于打造实业强市着力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出台,7个方面28条举措较以往相比更侧重于给空间、给平台、给信心,让民营企业有更多活力和更大空间去发展壮大、创造财富。这是自1981年桐城开始出台“一号文件”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以来的第39个年头,从未间断——

  民营经济的春天

  本报记者 陆 飞

  从未间断的

  “一号文件”

  “一有土壤就发芽,给点阳光就灿烂。”在桐城,极具生命力的民营经济从当初的“草根经济”,早已被敢闯敢干的桐城人变成了一片蓝海。截至2018年末,桐城全市个体、私营企业超过3.5万户,民营经济税收占全部税收收入的60%以上;民营企业解决了全市就业的90%以上;民营企业个数占全市企业个数90%以上……“民营经济一直是桐城经济发展的主旋律和顶梁柱,地位举足轻重,贡献居功至伟。”在今年年初的企业家新春团拜会上,桐城市委书记刘中汉如此中肯评价到。

  谁都不能否认,上世纪70年代桐城的供销员大军为桐城市民营经济发展立下的汗马功劳,吃苦耐劳的桐城人凭借“跑遍千山万水、走进千家万户、说尽千言万语、吃尽千辛万苦”的“四千四万”精神,闯出了一条“两头在外、全靠脑袋”的发展之路,创造了民营经济的初始辉煌。

  1981年,桐城开始出台“一号文件”支持民营经济发展。

  与此同时一批有文化、有才干的年轻人被吸收或聘请到企业中当推销员。1982年全县有推销员2000人左右,1984年初发展到4000多人,1986年突破了1万人,最终形成了“十万大军跑推销”的空前盛况。

  1986年,桐城县委小礼堂的一次庆功表彰大会,再次成为桐城发展的历史转折点。在这次大会上,为来自各区、镇、乡的200名优秀推销员披红挂彩。这一次为推销员“平反正名”,也成为桐城真正的第一次思想解放。

  上世纪90年代初,冲破姓“资”姓“社”的思想束缚,桐城出台《个体私营经济激励政策23条》。以此为“尚方宝剑”,私营企业主再次迈开大步向前进,桐城个私经济活力迸发。从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的10年,是桐城乡镇企业高奏凯歌的阶段。在乡镇企业的带动下,1992年第二产业在桐城产业结构中首次超过第一产业,达到40%,标志着桐城实现了从农业大县到工业大县的根本性改变。

  从1981年至2019年,桐城每年出台的“一号文件”都聚焦民营经济,39年来从未间断。发展证明,当初那个具有超前意义的决策,激发出了整个桐城的内生经济活力。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蹒跚起步到阔步向前,桐城民营经济逐步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一张靓丽名片。

  “对桐城来说,民企活,则经济活;民营经济兴,则全局兴。”桐城市副市长章周中说,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对于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应引领经济新常态、增加人民获得感和幸福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新时期助力

  高质量发展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结合桐城市“552”发展战略,着力打造实业强市,今年初,桐城市研究制定了《关于打造实业强市着力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并以市委“一号文件”下发。

  “这对发展壮大民企功不可没。”安徽鸿润集团总经理助理朱丹认为,近年来桐城营商环境得到不断优化,就是得益于党委政府及其职能部门不断强化服务意识,乐当“店小二”、做好“服务员”。

  “过去人心惶惶、资金紧张的局面没有了,各个层面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预计今年产值、税收可实现双翻番。”朱丹对政府帮扶企业满血复活的经历刻骨铭心。这家1991年从一个村办集体企业起步的羽绒被品牌,2011年起,因在房地产、煤矿等投资不力,一度濒临破产。

  2016年,生死存亡关口,在桐城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下,通过半年多时间的谈判协商,鸿润集团和中青旅实业正式签订了增资扩股协议。一系列大动作随后上马,投入1000多万进行技改,用机器代替人工;提升信息化水平,打造办公自动化、客户管理、销售网络、设备信息、采购招标“五大平台”。朱丹说,“到位”不“越位”,政府角色的准确定位,为民营经济的发展培育了良好环境。

  营商环境既是生产力,也是竞争力。今年的“一号文件”要求深化“放管服”改革,通过窗口整合、流程优化、网上办理等,加快实行联合审批制度,进一步精简办事程序,压缩办理时间,力争更多服务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不见面审批”、“一次性办结”。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相比往年,2019年的“一号文件”覆盖面更广、针对性更强、力度更大、目标更具体。不仅涵盖了经济、法律、文化等诸多领域,而且指向性很强,针对大、中、小、微企业分别制定不同的扶持举措,对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招工难等难点、痛点精准发力。

  另一方面,“一号文件”中所提出7个方面28条举措,并不是单纯地给优惠、给资源、给政策,更侧重于给空间、给平台、给信心,让民营企业有更多活力和更大空间去发展壮大、创造财富。与此同时,桐城市财政每年安排2亿元发展民营经济专项资金,针对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创新研发投入不足等问题,采取政府财政奖励的方式,对企业创新人才、创新产品等予以财政奖励。

  回顾过去,凭着一股实干精神,桐城市民营经济闯出了一条特色发展之路;展望未来,“一号文件”39年不间断地持续聚焦,桐城民营经济必将迎来高质量发展的春天。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