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本地快讯 >

昔日北大荒 今日绿满仓

  荒草连片、泥潭相接、杂树点点,一艘木船搁浅在荒草丛中,四野无人。这是大观区海口镇安原社区老照片中的“北大荒”;瓜果飘香、绿树成荫、道路纵横,一辆辆汽车停在道路两旁,游人如织。这是安原社区新照片里的“美好甜园”。

  一旧一新间,是安原社区2000亩江滩的七十年变迁。

  “你看,从我刚才进门的地方向西500米,左右二三公里,这么大的范围都是水塘。塘下淤泥至少有半人深。”站在大观区海口镇现代农业示范园里,今年70岁的安原社区居民朱寿柏手一挥,说,“现在这里都变了样,过去可不敢想。”

  朱寿柏口中的“这里”,是安原社区面积达2000亩的农田。

  安原社区在皖河边,在1976年之前,这一片农田还是江滩冲击出的河套。1976年,为了利用江滩种植水稻,进行了“套改圩”,四周围上了堤坝。

  围圩造田,原是想利用荒滩,为百姓增加收入。但由于地势低洼,土壤又多为淤泥,种水稻的收成并不理想。加上安原人一直种植棉花,对水稻种植并不擅长。原先寄托着安原人增收希望的2000亩逐渐荒芜。

  到2006年,池州一位陈姓农业大户看中了这2000亩,然而仅仅只承包了3年,便再无下文。

  “地理劣势,加上当时种植技术的限制,这2000亩又闲置了。”安原社区党总支书记杨自进说。

  十年九不收,这块地被当地人戏称“北大荒”。

  2009年,大观区被列为省财政重点支持的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2011年,通过招商引资,当时的安原村将2000亩以每亩500元/年的租金流转给一位老板,进行现代农业开发。“北大荒”自此开启了蝶变之路。

  淤泥深,不适合种植树木,怎么办?堆土造田。150万方土,整整两年时间,一铲一铲填平了泥潭,保证了1米深的种植土厚度,硬是在荒地淤泥上垒起了一个新田园。

  随后,园区规划、兴修水利、道路建设……几年时间,现代农业开发让这里从满目荒芜变得郁郁葱葱。

  2015年,国家鼓励农旅融合。这种利用农业景观和农村空间吸引游客游览消费的一种新型农业经营形态,又给这2000亩指出了新的发展方向。

  开展采摘体验、打造花海、建起恐龙园、开发骑马游乐园等游乐项目……短短数年,这里已经瓜果飘香,四季有景,游人如织。2018年,仅农旅融合各项收入近500万元。

  “北大荒”成了美丽新田园,安原社区居民也因此尝到了甜头。

  “之前每亩每年租金500元,今年又提高到了600元,我家有地3亩多,一年租金就将近2000元。”朱寿柏说。

  此外,示范区周边有四五十人在此务工,2018年,支付的人工工资就达200万。

  最近,农业示范园又在谋划新项目。“这里除了是现代农业示范园之外,还是国家农业部颁发的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为打响这个招牌,今年这2000亩计划新建一处动物园。”杨自进说,“这里年年有变化,‘北大荒’早已成为历史了。”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