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本地快讯 >

脏活累活机器干 精细管理电脑算

  核心提示:

  近年来,我市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作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突破点和落脚点,不断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坚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带来了农业生产的许多新变化和新气象,农业发展方式正加速向科技型、集约型转变。如今种地“面朝黄土背朝天”在我市的一些地方已成为历史,物联网、智能农机等智慧农业技术正改变着过去的农业生产方式。近日记者走进怀宁县平山镇去感受农业高质量发展孕育出的蓬勃新动能。

  “机器人”每小时堆码大米300多包

  白净、锃亮的手臂往生产线上一伸,两排钢齿便准确无误地抓住传送带上流动的成品,随后一扭身子,将25公斤的米袋轻松地放在塑料垛子上……

  借助这台高科技、智能化的全自动堆跺机器人,怀宁县平山镇福宁米业告别了以往靠人工搬运、堆垛的历史,将工人从繁重、疲惫的劳动中解放了出来。

  为了提升企业的科技含量和生产效率,今年7月份,福林米业投资1100万元新上技改项目,引进全自动大米打包生产线及工业“机器人”,实现大米加工全程自动化智能控制、机器人堆码装车。

  “以前,我们的堆码、搬运全靠人工,不光效率低下,工人也不堪重负,特别是夏天,累得一身汗,影响食品卫生。”8月6日,该公司总经理程方顺介绍说,25公斤一袋的大米,“机器人”每小时能堆码300多包,能替代5名工人的工作量,每吨节省人力成本40元。“现在我们公司日加工生产大米300吨,年产值达5亿元。”

  在平山镇,农业现代化,不仅让米厂的脏活累活交给机器干了,还让农场内的田间管理告别了单纯依靠经验的传统做法。

  种地用上了物联网

  6日下午的平山镇胜天圩万亩大圩里,满目都是健壮挺拔的水稻直面骄阳,十分壮观。而令人奇怪的是,在这拥有2400多亩的有机富硒水稻的国才家庭农场,却只有三五人在现场负责小龙虾的销售,几乎看不到人在田间巡查。

  难道是大家伙怕热都躲起来了?当然不是!秘诀就在家庭农场的监控室里。

  在监控室记者看到,2400多亩水稻的生长情况,被“浓缩”在几台大屏幕上,一张张高清影像记录下“稻虾共生”情况。

  “农业物联网是一次全新的农业技术变革,它依托传感、无线、宽带、视频、智能控制等多种技术,可以对农作物播种和生长情况,对‘稻虾共生’进行全程跟踪、监控与管理。”农场主程国才介绍说。

  不仅如此,遇到种植、养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农场还会邀请农业专家现场指导和“面对面”会诊,农业专家及时将“诊断报告”通过电子邮件传来,从而实现“对症下药”。

  “以前种植水稻、养殖全凭经验和感觉,容易出现误判,现在靠仪器,数据精确,种植和养殖更加科学了。不仅如此,还有效降低了农民的劳动强度。”对于科技所带来的改变,程国才深有体会。

  智能化、标准化的种植模式,有效提升了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由于对生长环境全过程的规范化管理,再加上水稻生长全程使用有机肥,国才家庭农场的有机富硒米市场售价已达每斤17元,而小龙虾收获时客户会赶到田坝埂现场收购。

  农业现代化给平山镇带来的改变还不止如此。田埂上的电子围栏,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质量可追溯系统……还有农情监测、智能装备等,平山镇至少有15家企业实现了触网升级,借力农业现代化加快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