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怀宁电商产业园里,一家食品代加工公司的工人们正在给一袋袋坚果贴上标签。“食品生产许可证号已由SC更换为QS,你们这个标签必须得改。”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电商大走访工作组成员在检查时督促道。
“你们的商标注册了吗?”现场,工作组成员提醒道,现在商标注册很便捷,企业要有品牌保护意识,尽快落实。
乡村产业振兴,需要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然而,农村电子商务企业在标识标签、广告宣传、质量安全、规章制度等方面出现的问题,生产许可申办、商标品牌创建、专业教育培训、应对职业打假等方面存在的困扰日益凸显。近日,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组前往太湖、怀宁两地,走访当地电商企业,现场给予行政指导和解疑答惑。
“你怎么证明你养的鸡是土鸡呢?”太湖一家土鸡养殖公司工作人员面对这样的“灵魂拷问”颇感无奈。他们遭遇的不是一般的诘问,而是碰到了“职业打假人”。
“职业打假人”是指一种职业,指以赚钱为目的打假,明知商品有问题故意大量买入然后通过打假要求商家支付赔偿的行为。
一旦让职业打假人盯上,经营者和生产者就“慌了手脚”,他们要么迫使生产者向市场监管部门交罚款,要么要挟生产者把钱交到打假人手里,通过协商少交一些费用。
太湖县某村级电商主营服装和农产品,年交易额有300多万元。但在2015年,该企业遭遇职业打假,淘宝店铺被投诉,勒令关闭7天。太湖一商务有限公司总经理说,农村电商人才匮乏,专业知识缺乏,对包装、标识等方面的细节认识不到位,容易造成一些疏忽。职业打假打的往往不是质量问题,但对小型农村电商来说,打击不容小觑。
“与其把职业打假当作一种威胁,不如以此来敦促、规范自身发展。电商平台高质量发展的表现不是经营户的数量增多,而是拥有一批成熟的经营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电商大走访工作组提出要求,作为电商平台企业,首先应加强自身主体资格建设,严格落实“亮证亮标”工作,其次要严格核验入驻的经营户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