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财经快讯 >

立足资源优势 坚持“生态立乡” 山乡“掘金”路

 位于皖鄂边界的宿松县北浴乡,被重重大山环抱,曾经,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困难重重。近年来,该乡立足山川资源优势,坚持“生态立乡”,开启绿色发展道路,推动传统农业产业“接二连三”,以三产融合推动产业转型;各村还因地制宜谋划实施特色产业,增强“造血”功能,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注入持久动力,走出了一条特色“掘金”路。

  2020年,北浴乡村级集体经济位居全县第二,其中,迎宾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到63万元,其他5个村均实现15万元以上。全乡农业产值达到4878万元,工业产值达到1.4亿元,有效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果,为乡村振兴奠定了深厚基础。

  绿色发展:

  生态资源的馈赠

  位于北浴乡西北部平均海拔600米以上的滑石村,与湖北省隔山相望,超过10000亩的山场中,荒山曾经有7000余亩,是北浴乡荒山最多的村。山场资源被闲置,肆意生长的芭茅草又给该村带来了巨大的防火压力。

  “以前,很多年村集体经济几乎是零收入,还有几百万元负债。守着闲置山场不能发挥作用,这个摆在面前的困局,肯定是要破解的。”村委会副主任汪方胜说。

  从十几年前开始,滑石村通过持续招商引资,引入外来经营主体,流转闲置山场发展各类种植业。通过一年一年的努力,滑石村目前已经拥有7家经营主体,7000余亩的荒山种上了茶叶、油茶、银杏、泡桐、红豆杉等经济作物和林木,荒山复绿基本完成。

1月22日上午,安庆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胜利闭幕..jpg

宿松县北浴乡滑石村茶园。 通讯员 汪爱学 摄

  然而,在这个信息较为闭塞的大山之中,曾经的“第一步”走起来并不容易。村民一开始对山场流转并不理解,宁愿让它闲置也不愿流转出去。

  滑石村党支部书记汪爱学带头成立了富达茶叶专业合作社,流转山场、荒地720亩,种植茶叶,带动村民增收,村民逐步接受山场流转。同时,滑石村也开始探索实行“两轮承包”制度,由村集体先将山场从村民手中流转过来,再流转给经营主体,一方面让村民更加放心,另一方面也为经营主体减少了土地流转的繁琐。在脱贫攻坚中,滑石村的荒山复绿进程明显加快。

  立足山场资源,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如今的滑石村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均已显现。

  7家经营主体在获取种植收益的同时,向滑石村集体交纳一定的服务管理费用,560多户村民每年也能获得一定的山场流转租金,还能通过务工增加收入。2020年,山场流转服务管理费用、茶叶种植、光伏发电、资产收益等收入加在一起,滑石村村集体收入达到了32万元。

  曾经的荒山因为没有植被,不能涵养水源,瀑布和泉水几乎消失,生活主要依靠山泉水的何岭组34户村民一到秋冬季节就不得不到远处取水。如今,荒山变成了“绿色银行”,瀑布和泉水又回来了。

  几年来,北浴乡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围绕“生态立乡”建设目标,持续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做强高效林业,突出培育发展乡村旅游业,经济发展动能显著增强。“十三五”期间,该乡共流转芭茅山1.6万亩,发展油茶1.6万亩、茶叶4200余亩、高山蔬菜100余亩,特色产业规模逐步壮大。

  三产融合:

  产业转型加速度

  罗汉山村,山上郁郁葱葱的毛竹,是这里的标志色之一。罗汉山村有近5000亩的毛竹,曾经,因为没有加工渠道,这些毛竹只能用来当柴烧。

  几年前,罗汉山村整合扶贫资金和其他资金,建设了一家竹制品加工厂,将当地盛产的毛竹加工成筷子、凉席、工艺品、竹沫、竹炭等市场价值更高的竹制品,一体化销售,使得这些毛竹的“身价”倍增。

  罗汉山村竹制品加工厂紧邻该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安置点有20余户搬迁户居住,加工厂正是为解决搬迁户就业问题而建。

  在竹制品加工厂内,村党总支书记朱留安介绍,这是一个600平方米的厂房,撞机、拉丝机等加工机械一应俱全,每年6月到第二年初是加工厂的主要加工期。从村民山场收购、砍伐、运输、加工毛竹……加工厂常年可带动15人就业。毛竹加工期,加工厂每天可加工4万斤,全年可加工1200万斤。

  罗汉山村有3000亩茶园,以前,本地茶农的茶草大多在传统的作坊里加工成干茶。几年前,该村争取扶贫资金,整合多个小作坊,建设了一座300平方米的茶叶加工厂,并不断扩大产能。现在,广大茶农还有村集体茶园的茶草均送到这里加工,每年采茶季,加工厂均需要六七人工作。

  竹制品加工厂和茶叶加工厂均由村集体对外出租,村集体每年可分别获得2万元租金,加工产品由承租方直接对接市场销售。加上光伏发电、小水电、油茶及雨花菜种植等产业,2020年罗汉山村村集体收入达到25万元。

  在廖河村,毛竹同样是该村主导产业,毛竹面积近3000亩。近年来,该村依托毛竹资源,因地制宜进行了600亩特色毛竹园改造,并以此为基础,新建了一座全自动化竹笋干加工厂,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2万元,为10名脱贫人员每人增加3000元务工收入。2020年,该村人均收入达到1.9万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到42万余元。

  几年来,北浴乡“一村一品”逐步建成并形成规模,竹制品加工厂、竹笋加工厂、茶叶加工厂等建成投入使用,盘活改造小水电站3个,村级集体经济的“造血”功能不断增强。

  特色产业:

  因地制宜谋发展

  在北浴乡政府驻地马厂村,一处古典风格的院墙内,摆放着众多水泥工艺建材产品,有仿木仿石护栏、河堤护栏、廊柱、花箱、马头墙及众多其他仿古艺术品。这是一家新型环保建材、园林景观工厂,集生产、销售和安装于一体。

  这家工厂所处的位置,原先是一块村集体所有的闲置土地。去年,马厂村利用扶优扶强项目资金,在这块闲置土地上建设了这一工厂,6月开工建设,11月建成投产。通过公示招标及村民代表大会,该村程瑞高承包了这一工厂,并注册成立了宿松县马厂新型环保建材有限公司,开始对接本乡及周边市场,根据市场需求生产。

  “本地山场多,但发展种植产业周期长、见效慢,持续管护投资较大。这块土地闲置了七八年,我们之前就在计划将其盘活利用起来。去年,我们争取项目资金,将这块土地利用起来,根据市场需求,建设了这一工厂,对外出租,村集体可获得比较稳定的收入。”马厂村党总支书记汪琼林说。

1月22日上午,安庆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胜利闭幕..jpg

宿松县北浴乡滑石村茶园观光亭。 通讯员 虞太文 摄

  程瑞高承包后,一次性支付了3年的租金12万元,工厂带动4人稳定就业。程瑞高说,人们对人居环境的要求逐渐提高,工艺造型的环保建材产品前景还是可观的。现在除了帮扶单位帮助销售外,主要靠他自己对接市场,销售额平均每个月10万元左右。

  2019年下半年,马厂村还收回了水力发电站,由村集体负责运营,去年也为村集体带来了15万元的收入,马厂村去年村集体收入达到27万元。

  廖河村境内,有一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廖河古戏台,基于这一文化资源,该村积极发展旅游产业,新建民俗馆,恢复古法造纸遗址,新修旅游步道和旅游吊桥,打造旅游村庄,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的基础。

  依托古戏台、新屋古民居、鹰沟洞、仙云庵等自然景点,廖河村还将规划罗汉尖红色旅游线路,重点打造绿色生态产业及农家乐餐饮民宿服务业,申报特色旅游村;实施土地流转,推动土地规模经营;鼓励和支持村民参与旅游业经营,提供民宿接待服务,出售旅游土特产品,实现村民、村集体持续稳定增收。

 

(全媒体记者 罗少坤 通讯员 姚秋月 虞太文)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