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安徽省界的太湖县弥陀镇,两年前有了逢“五”赶集的民俗活动。在农产品日益丰富、本土集贸平台搭建起来的同时,一些农产品在走出大山、对接大市场的途中出现了瓶颈。在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已成为提升农业发展质量、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的一个重点。这一边贸小镇正在“赶集”路上,找寻捷径。
边贸小镇“赶集”
本报记者 罗少坤 本报通讯员 陈振伟
从小集市
走向大市场
古曰:乡僻之地,贸易有定期。及期,买者卖者从四方前来,集于一定的地点买卖,俗称“赶集”。
3月15日,弥陀镇逢“五”赶集如约进行。集镇二环路人头攒动,熙熙攘攘,商贩们将各种农产品、花卉苗木、生活用品等摆在划定区域,蔬菜水果、稻米鱼鲜、山货竹木,种类繁多,令人目不暇接。购销两旺的市场反馈正告诉人们,赶集日已成为弥陀镇重要的民俗活动。
镇党委副书记李小兵告诉记者,弥陀镇位于安徽省边界,与湖北省蕲春县檀林镇相邻,两地自古以来交往密切,边界贸易甚是繁荣。从十几年前起,檀林镇逢“六”赶集。弥陀镇本地特色产品丰富,一直以来也缺少一个正式的交易载体,从2016年上半年起,弥陀镇开始每月逢“五”赶集。
弥陀镇党委政府牵头呼应,向全国各地有需求的商户广发邀请,划定区域,并由公安、城建、交通等部门保障赶集秩序。2016年春,一场两地的贸易“对歌”就此唱响。
每月5日、15日、25日,来自各地的商户纷纷推出自己的特色产品,满足山区群众的购买需求,逢“五”赶集也成为弥陀镇的一大特色活动,其中农产品成为赶集市场的主打产品。在开始赶集的当年底,来买的、来卖的,人数达到3万多。
“这里可以说是太岳英蕲四县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集散地,被誉为边陲重镇、商贸集镇,逢‘五’赶集成为一个百姓交易平台。”李小兵说,“我们也正计划新建一个商贸市场,结合商贸集镇的特色小镇规划建设。”
今年10月,弥陀镇还将举办特色山货文化活动,将本地成熟的特色品种山货在产品、商贸交流中推介出去。弥陀镇借山货文化节“以节促旅”,摸索一条集传统文化、地方美食、节庆展销有机融合的特色发展新路。
弥陀的生条、石斛、黄花,白洋的肉鸭,河口的羽鸽,安乐的生态鸡,圣迹的黄牛,铁林的猕猴桃、油牡丹……近年,各村根据产业发展实际,确定了各自的主导产业,镇政府重点扶持主导产业发展,形成了“一村一品”的蔚然态势。
在弥陀镇农产品日益丰富、本土集贸平台搭建起来的同时,一些特色农产品在走出大山、对接大市场的途中出现了瓶颈,向产业融合发出了呼喊,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成为弥陀镇塑造边贸强镇的必由之路。
产业融合
山中找捷径
李友生,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在李友生的眼中,位于大山深处的弥陀镇由于田地分散,生产大宗农产品没有优势,但发展特色种养殖的条件却得天独厚。
过去,蔬菜的脱水问题曾是特色种养产业的一大明显短板,竹笋、辣椒、豇豆、萝卜等蔬菜脱水的主要方法就是靠天晒。李友生还记得,去年六七月的大雨天气中,赶上季节,一户村民每天能采两三千斤的豇豆因为一时没有市场、没有储运,只能眼睁睁看着豇豆烂在地里--而今,不久之后村民需要脱水的蔬菜可直接送到当地的禾牧农业公司的工厂加工。
2017年5月,弥陀商会正式成立,这个山中小镇,就此开了一扇对接全国商海的窗口,禾牧农业公司正是在商会的牵线下当年进驻了弥陀。
“现在已经流转了1000多亩的土地,计划是2万多亩,一期厂房已经建造完工。将来每天将生产成品4吨,每天需要60至80吨的新鲜蔬菜原材料。”公司总经理王江林说,他是弥陀人,也是商会发起人之一。
加工企业入驻,将为村民在蔬菜种植的品种、布局、仓储、物流等方面提供规划和服务,以大户带动小户种植,目前禾牧公司已与8户种植大户达成合作意向,下半年公司还将建设一个速冻工厂。
“我们的核心产品就是脱水蔬菜,公司进驻弥陀将引导村民种植,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三产融合,带动就业,对接市场,给村民带来增收。”王江林说。
弥陀商会常务理事詹琼林坦言,以往,在外发展的弥陀人有事找政府,缺少一个好的交流平台,商、学、政沟通不顺畅。商会成立后,外面有什么好的发展信息,可以和家乡零距离对接,家乡政府能提供什么好的政策,在外的弥陀人也能很快知晓。商会成员逢年过节都开会,交流信息,共谋家乡发展。
去年11月,商会和太湖县一家电商企业合作成立了弥陀镇电商公共服务中心,由商会下属企业家家香食品公司承建运营,小镇的电商平台正式搭建起来。
过去,弥陀的生条都用麻袋打包,用货车拉出去卖,因为储运条件不足,往往卖不起价。如今,在镇电商公共服务中心的运营下,生条、豆粑等农产品,针对不同的产品设计不同的包装,满足不同的储运条件,将大山中的土特产品销售出去。从去年11月至今,已实现营业额十几万元。
2017年,全镇11个村居建起了电商服务网点,电商交易额日益增长,快递物流等公共服务体系日臻完善,农村购销“最后一公里”已顺畅打通。弥陀商会、豆制品协会挂牌成立,各行业板块包容牵手,抱团发展,对弥陀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
政府扶持
粘合新业态
党的十九大报告在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中提出,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而在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已成为提升农业发展质量、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的一个重点。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鼓励企业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支持主产区农产品就地加工转化增值。
2017年,弥陀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异军突起,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12家,新增家庭农场9家,农业经营集约化、规模化、市场化新格局已具雏形。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向镇政府提出了更高要求。弥陀镇在扶持壮大新型经营主体的同时,积极粘合新业态,推动产业融合。
农超对接、直供直销、连锁经营等新型流通业态,以及农机、农技、疫病防治等农业科技远程服务体系,在政府的帮扶对接下,逐渐步入贫困村和产业基地。镇及各村根据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吸纳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情况,给予扶贫信贷和项目支持,对市场主体和贫困户发展特色主导产业的同样给予扶持。
铁林村养牛大户占伟林的养牛基地,曾经因为道路不畅,往山上拉种子秸秆、往山下拉牛十分不便。去年3月,政府利用移民后期扶持项目资金为基地修建了800米水泥路,大大畅通了其产业发展之路。
在真君村塘屋组,鸵鸟养殖户赵进华从事鸵鸟养殖已有近3年时间,他将部分鸵鸟寄养给贫困户并在年底回收,贫困户可获得收入。去年,他共寄养出去400多只。
因为本地加工条件不足,他不得不将出栏鸵鸟运送至浙江委托加工。2017年,其养殖基地出栏鸵鸟300只,运输的来回运费和加工费花去45万多元。赵进华已经有了初步打算,打算在养殖上了规模之后,在政府帮助下在当地建设一个小型加工厂。
李小兵介绍,弥陀镇正加快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保姆式服务落地的优秀企业,以龙头企业带动和对接,促使多方项目驻镇落户。
2018年,弥陀镇将增加绿色无公害特色产品供给销售,走品牌优质之路,做大做强农副产品加工项目,投资建设生条、豆粑、粉丝三条生产线。铁林寨旅游开发与油牡丹、猕猴桃特色观赏,界岭桐山场野猪生态养殖与桐山药王治病救伤传奇等生态农业与文化旅游产业融合计划也将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