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本地快讯 >

他将一生最美好的年华都献给了桃岭 “50载”老党员的“初心密码”

入党是一辈子的事,这是老一辈党员传承的精神谱系。望江县太慈镇桃岭村党员杨发球已年过七旬,两鬓白发的他有着50年的党龄,依然坚守初心,续写着爱党、信党、跟党走的无限忠诚。1969年6月,20岁的杨发球任原茶安乡东风大队团委副书记,正是这样的起点和经历,让他坚定了跟党走的信心。

  孺子牛:

  一纸书 一辈子

  太慈地域水面广、圩口多,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水利设施建设非常薄弱,洪涝灾害频发。每到汛期,大队干部都要到圩口防汛值班、巡堤查漏。杨发球总是脏活累活抢在最先、急事难事冲在最前,有好几次险情处置中,他都顾不得危险,光着膀子第一个跳下水打桩、堵漏。“他的身上有种轴劲”,和杨发球共事多年的老党员彭军红对他印象深刻。

  1971年11月9日,杨发球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共产党是真心实意为老百姓好,我入党的想法很简单,就是凭自己努力,为群众多做事,为组织多争光。”杨发球就是践行着这样的初心,一纸志愿书写满炙热忠诚。

  贫穷阻挡了视线,也阻碍了发展。怎么带动村民致富?成为杨发球时刻思考的问题。1984年4月,杨发球担任原七星村主任、书记后,决心改变落后现状,举全村之力建成了当时颇有社会名气和经济效益的村办企业,带动了劳动力就业,积累了村级发展资本,重燃了老百姓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信心。“那时候大队干部按照工时给补贴,一年大概40个工,每个工5毛钱左右”,杨发球说,“组织相信我,老百姓信任我,我为大家办实事、办好事,心里感觉美滋滋的”。

  拓荒牛:

  阵地在 我就在

  2001年,本该退休养老的杨发球,受组织号召到太慈镇五九圩任站长。这一去便是“十年抗战”,直到2012年3月才回到桃岭村并担任杨屋理事会长,继续为党的事业发挥着光和热。

  桃岭村原易溪大队沿河路辐射周边1000余人口。杨发球在职期间就费尽心思要修建这条“民生路”。但在当时,种庄稼还是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土地资源愈发珍贵,谁也不愿“让地三尺”,这项关系民生发展的要事便一直搁浅,直到2014年再次被提上日程。杨发球极力支持,先后十余次上户动员,才最终啃下了这块“硬骨头”。

  一条路,修了几代人,终成正果,见证了桃岭的发展,也考验了杨发球的初心。

  在全县试点推进移风易俗工作以前,桃岭村大操大办的陈规陋习甚嚣尘上。老百姓家中的红白喜事“金子塔”,甚是“壮观”,造成了严重的铺张浪费,滋生了肆意攀比的不良风气。

  为坚决遏制社会不良风气,杨发球主动向村党组织提出在杨屋率先推行新做法。面对“水涨船高”的红白喜事高额消费,一些村民尽管心里不乐意,可脸面大于天,也都不愿第一个降档消费,“新事新办”推行遇阻。杨发球便在每个村民组都召开动员会议,让老百姓自己提建议、出点子。在群众农忙闲暇时间,他就进户宣传政策,每当屋场上有人家需要操办红白喜事的,他都提前上门做工作。村民思想顾虑逐渐被打消,杨屋的宴席标准从1000元/桌降低到了500元/桌。宴席标准的降低减轻了群众负担,弘扬了文明新风,得到村民点赞。

  老黄牛:

  初心不改 使命如磐

  在桃岭村实施美丽乡村整村推进攻坚期,杨屋因为基础设施薄弱、环境脏乱差,成为美丽乡村升级提升的后进屋场。杨发球作为理事会长,发扬“老黄牛”精神,在屋场建设中身体力行,实现了杨屋发展与桃岭村“同频共振”。

  杨家塘是杨屋的“门面工程”,2020年8月份,该塘水利兴修项目几经努力后终于动工建设。因面积过大,施工费用超出预算,兴修期间曾两次停工。那时,杨发球刚手术不久在家修养,身体非常虚弱。杨家塘不仅仅是杨屋老百姓庄稼旱涝保收的“生命之塘”,更加承载着祖祖辈辈的珍贵回忆。好不容易争取到的民生项目落实不下去,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建设绝对不能停!杨发球强忍着身体的疼痛,组织理事会的其他成员一起,按照既定标准动员群众继续筹资,一方面商讨着通过记工结账的方式最大限度节约成本。项目开工后,他顾不得家人的担心,独自拎着一把木椅子直奔施工现场监工。这一坐,往往就是一整天。一把椅子一个人,一顶草帽一抹身影,烈日下,他消瘦的脸庞更加憔悴,佝偻的身躯更显单薄。而那挂在腰间的引流袋,随着身体的微颤不停的晃动。

  村民们看见他步履蹒跚还依然为了屋场的事业忙碌着,忍不住的心疼。大家主动轮岗监工,保障了“生命之塘”高质量竣工。

  退休不褪色,离村不离职,杨发球始终把村级工作当作自己的事情做。“老书记一辈子吃了不少苦,也受了很多委屈,他一生最美好的年华都献给了桃岭。”桃岭村党总支部书记余正才说。

 

(全媒体记者 付玉 通讯员 嵇奕华 谢静云)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