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东看,高质量发展大潮涌动。安庆如何抢滩、登陆、追赶,从“南通经验”中,我们能找到答案
2020年,南通GDP达10036.3亿元,成为江苏省第四座突破万亿GDP的城市,仅次于苏州、南京、无锡。今年上半年,南通半年GDP达5483.17亿元,超过了同属万亿俱乐部的合肥、泉州、济南,成为领跑5000亿元梯队的“黑马”。
回望南通的发展历程,从默默无闻的江苏东南部小城,到晋级“万亿俱乐部”、走在发展前沿的标杆,与他们多年来持续创优营商环境,厚植高质量发展沃土密不可分。近年来,南通市上下协同推进,以便利化、市场化和法治化为重点,着力破解人民群众的“烦恼”、企业生产的“掣肘”、服务环节的“梗阻”,致力于打造“近悦远来”的一流营商环境。“行政审批一枚印章管到底”“一个领域一支队伍管执法”获国务院督查激励,成为首批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
日前,记者走进南通市寻找优化营商环境的“硬举措”“金点子”。
恒力(南通)纺织新材料产业园 许丛军 摄
压减投资兴业“时间成本”
今年3月底,南通京源环保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京源睿谷生态科技城项目实现“两天办五证、拿地即开工”。该项目从土地摘牌至正式开工仅用时一天半,顺利实现“成交即交地、交地即发证、发证即开工”,创造了南通项目审批新纪录。截至目前,该市已有9个项目实现“两天办五证、拿地即开工。”
“拿地即开工”是南通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道路上迈出的坚实脚步。2016年,南通创造了当时全省工程建设项目审批13个工作日的纪录。此后,南通市行政审批局不断改革创新,力求在“13天”基础上“更上一层楼”。
今年,《南通市工程建设项目实施告知承诺制工作意见(试行)》《南通市一般社会投资项目“拿地即开工”审批服务实施办法(试行)》等文件先后出台,为“拿地即开工”全面推行建立工作机制,配置专属审批流程、审批时限和事项表单,项目从拿地到开工由13天压缩到2天。
“平台开放包容、企业守信践诺、政府快审严管”是南通“拿地即开工”最大特色。在招商阶段和土地挂牌阶段,意向投资企业做出自愿承担风险承诺,即可提请容缺预审申请,政府相关项目审批部门迅速展开容缺审查和代办帮办服务,形成从立项至施工许可阶段所有事项的预审意见。意向投资企业摘牌获得土地使用权后,政府相关部门即为其迅速转换正式许可。
“同时,我们还以告知承诺的方式,将质量报监和安全措施查验等前置条件,改为施工许可的后置环节,施工许可一经正式批准,审批系统即通知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启动监管工作。”南通市行政审批局工程许可处处长翟怀海介绍说。
近年来,南通市行政审批局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以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为抓手,狠抓平台建设,强化制度创新,全力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提速增效。目前已全面实现从立项到具备首次产权登记条件的政府投资项目、一般社会投资项目和小型社会投资项目审批时间分别控制在80、60、40个工作日内。
南通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稳步迈入“快车道”,引得企业项目纷纷侧目,城市“好感度”持续提升,这是该市大刀阔斧地进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一个缩影。
自2001年起,南通市启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先后经历了物理整合、流程再造等“阵痛”阶段,于2015年成立全国首家地级市行政审批局,将市场准入、投资建设两大领域中原来由15个部门行使的53个大项115个小项行政审批事项划转审批局,探索“一枚印章管审批”。
以提升企业开办便利度为目标,南通市行政审批局在大厅、银行网点等地设立企业开办“一站式”服务专区,提供企业开办涉及的6项职能集成服务,并推动企业开办线上“全链通”办理,全程电子化率达到98%;创新住所登记制度改革,联合公安、自规局构建住所标准地址库,企业提交承诺、系统自动辨别。
此外,南通市还开展了电子证照应用试点,实现电子营业执照跨地区、跨部门、跨领域应用,全省首个实现分公司跨省登记“纸质材料免提交”,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实现即办即取。得益于各部门共同努力,去年南通市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14.15万户,同比增长17.10%,企业开办指标在全省营商环境考评中位列第一。近年来,南通市推动业务流程再造,合力化繁为简、打通梗阻,刷新出一个个“南通速度”,最大限度压减在南通投资兴业的“时间成本”。
创优服务提升市场主体获得感
大部分投标过程中,在南通市行政审批局不见面开标室里,只有两三名工作人员进行操作。散布在广东、上海、江苏等地的投标人在各自单位通过“不见面”开标系统参与投标开标,解密所有投标文件过程耗时不超过15分钟。随着评标结果的及时公布,投标人便能轻松完成投标工作。
聚焦传统招标中存在的交易程序冗长、投标成本高、工作效率低、监管难以联动等“堵点”、“痛点”,以“惠企、便民、降费、提效”为目标,以“互联网+公共资源交易”为实施路径,早在2017年,南通市在全国首创“不见面开标”模式,并在全国复制推广。
“投标人不用到现场来,更加省事省力省心;评标专家从全市、甚至全省的专家库里随机选择,更加公平规范。这吸引了更多的外地企业来南通投资。”南通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工程交易科负责人陈洪军告诉记者。
据介绍,该市自主开发的“鸿雁不见面开标系统”已实现PC端和移动端应用,去年“不见面”交易率达77.82%,政府采购电子化交易率达到97.8%。
南通市的公共资源交易也同样经历了从平台融合到业务融合、数据融合的过程。现在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覆盖建设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国有产权交易等业务,纵向贯通省、市、县;“不见面”交易模式入选国务院数字政府建设案例,目前已在全国180多个地区推广。在全国首家开发建设的直开式投标保证金电子保函服务平台,实现了电子保函从申请、开具、传输、管理、运用到退还(索赔)6大环节全流程电子化办理,降低企业交易成本。自去年4月上线以来电子保函担保金额已突破121亿元,服务企业6640家,服务次数6万余次。
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前移”“下沉”政府服务,南通市还从去年开始推进“一件事一次办”改革。围绕法人“全生命周期”、项目“全流程建设”和个人“全生命周期”,以企业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为突破点,推出了工伤认定、二手房交易、人才落户、新生儿出生等“一件事”,并选取55件高频“一件事”编制、发布了服务标准。通过流程再造、系统重建,申请材料精减50%以上,办理时限压缩60%以上;材料通过网上申报、审核、认定、送达,企业群众跑动次数减少70%以上。
此外,各相关单位还制定出“全城通办”和一次办、马上办、网上办事项清单,通过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让市场主体享受更为便捷的优质服务,提升市场主体获得感;覆盖全市的四级代办服务体系,为大到项目报建、小到缴纳水电费等事项,提供代办帮办服务,提升企业群众满意度;在全省率先开展省级以上开发园区全链赋权,赋予开发园区市级权限432项,县级权限209项,实现“区内事区内办”,为园区企业提供了极大便利。
打造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品牌
营商环境是生产力,也是竞争力。“优化营商环境是一项系统工程,南通的做法是树立系统思维,把握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通过小切口解决大问题。”南通市发改委法规处处长张朋月表示。
如何树立系统思维?南通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打造“近悦远来”的一流营商环境,相关部门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作为一项重大改革任务。贯彻落实国家、省关于优化营商环境政策举措的同时,结合南通特色,构建“1+N”政策文件体系,形成了以《关于持续优化环境实施意见》为导向,以年度工作要点为基础,以部门行动方案为支撑的政策落实体系。同时,全市在提升交通能级、强化人才引进、打造生态宜居环境等方面协同发力,为市场主体发展构建一流软实力。
推进工作方面,南通市建立市级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32家单位上下联动、左右协同,形成齐抓共管、协同推进的工作合力。组织精干力量成立综合协调、监测监控、投诉处置和综合考评四个专项工作组,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和专题协调会议。
而说到南通市善用“小切口”,就不得不提该市设立的“企业家日”。
南通是民营经济大市,民营经济占全市GDP的半壁江山。为了更好地营造亲商安商扶商和崇尚创业、鼓励创造、尊重创新的良好发展环境,2016年,南通市将每年的5月23日确定为“南通企业家日”,在全国率先形成了尊重、理解、支持企业家发展成长的制度性安排。
聚焦企业“最需要”,南通市在“企业家日”开展系列活动,以“政企面对面”座谈会的形式,让企业不再“冷暖自知”,也让政府能够更加精准地推出“一揽子”政策机制,为企业“雪中送炭”。
“通过设立‘南通企业家日’,推动全社会都来尊重企业家、支持企业家的发展,激励企业家们能更积极地创新创业。”张朋月说。
此外,南通市构建“大数据+指挥中心+综合执法队伍”三级贯通的市域治理现代化指挥体系,在指挥中心开辟行政问效“营商环境”专区,对超出审批环节、时限的事项进行预警提醒,实行营商环境问题投诉、处置、回应、问责闭环管理,实现对营商环境重点指标全周期、全天候、全方位实时监测。
企业要想发展壮大,顺利获得信贷至关重要,这也反映着一座城市营商环境的好坏和投资吸引力的大小。
近年来,南通市持续优化金融服务,不断拓宽融资渠道,大力推进普惠金融。该市连续5年出台《银行业考评办法》,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高效服务南通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去年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注册5.3万家企业,上线56家金融机构290余项金融产品,为1万余家企业成功授信超800亿元;市级七项财政金融产品增信资金池累计放款350亿元,涉及5000多家企业;政务中心开设助贷服务窗口,企业“首贷、续贷、转贷”提供“菜单式”服务,实现信贷服务“一窗通办”……
企业有呼,政府必应。近年来,南通市按照“政府服务国际化、行政行为法制化、机关效能高效化”的要求,全力打造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品牌,将服务着力点从开办、注销“两头”聚焦到生产经营“中间”环节。“我们依托张謇企业家学院,计划用5年时间对全市1万家规上企业负责人开展系统化免费培训,安排机关干部讲政策解难题、邀请行业专家讲形势讲趋势,为企业营造更好的发展环境。”张朋月表示。
“从零开始到现在发展成为年销售额达40亿元的全球知名罐箱制造企业,我们见证了南通市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改善,看到了各级政府满满的诚意。最大的感受是,在南通做企业舒心、放心、安心。”中集安瑞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管理部经理袁建说。
对标南通,安庆如何“软硬兼施”提升发展潜力
将视线拉回同样为江畔城市的安庆,我们与南通在区位和交通优势等“硬件”环境上无法作比,但打造优良的营商环境,提升城市“软实力”应是“分内事”,考验着一座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决心和潜力。
近年来,我市持续推进创优“四最”营商环境,取得了一些成效。比如企业开办实现“一日办结”和“零成本”,工程建设审批初步实现75天办结,优于全国120天、全省90天的目标要求。比如推进“一网通办”,政务服务事项全程网办率超95%以上;实现“只进一扇门”,54个市直单位2145个事项全部进驻政务服务大厅(分厅)办理,实现100%“一窗受理”;政务服务事项全部实现“最多跑一次”。比如去年共帮助企业享受政策资金2.1342亿元,累计新增减税降费24.40亿元,帮助企业降低经营成本。比如今年5月,我市印发《安庆市创优营商环境提升行动方案(2021版)》,从持续优化“一网通办”服务能力,提供全程免费代办服务到完善“多测合一”工作机制,规范中介行为……方案分别围绕企业开办、工程建设项目报建等19个营商环境重点领域,逐一制订具体行动方案,满满干货。
……
看到成绩的同时,与先发地区相比,我们的差距也是明显的。
比如南通市实行的拿地即开工、不见面开标等改革进展都走在全国前列,我们有没有类似的创新举措,以提升城市吸引力?比如南通市设立“企业家日”、对营商环境重点指标实时监测、连续5年出台《银行业考评办法》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助力企业发展,我们有没有这样的贴心动作,让企业更有归属感?
南通百年节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汪海波是安庆桐城人,他在南通经商多年,早已举家迁居南通。近年来,他深切感受到南通营商环境“精雕细琢”的力度,享受着南通优良营商环境带来的发展红利。与此同时,他也时刻关注着家乡安庆营商环境的变化。“南通是一座包容性很大的城市,对外来投资企业非常贴心,整个城市无论是干事创业的环境,还是企业职工的生活环境都‘照顾’得非常好。”汪海波说,优化营商环境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需要各级各部门齐抓共管、同频共振、形成合力,持续不断的创新改革和细致入微的贴心服务都需要体制机制的完善和平台建设的融通作为基础。
南通不仅构建了具有本地特色的优化营商环境政策体系,还形成了完备的政策落实体系,建立起联席会议制度,在信息化平台建设上也是大胆尝试。而我市部分营商环境指标改善仍需加大投入,政务服务数据共享仍存在部门壁垒……
业内人士认为,不论是将营商环境的“基础指标”完成好,还是敢于、善于探索创新,对标南通等先发地区,反映出的是我市优化营商坏境意识还需进一步提升。
“政府部门优化营商环境,除了要关注一网通办、部门事项办理承诺、流程优化等具体‘事务’,更应树立全员人人都是营商环境的意识,持续提升窗口部门的‘店小二’‘保姆式’‘妈妈式’服务水平,创造爱商亲商重商的氛围,让广大企业家有更多归属感和荣誉感。”安庆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徐俊杰表示,“提升营商环境意识就是形成主动服务、企业至上、排忧解难、攻坚克难的意识。从本质上来说,就是要体现政府服务角色而非传统行政管理角色。”
徐俊杰建议,各地应建立机制及时了解企业面临的问题或提出的建议,且有明确的反馈制度和通道,“在这个方面,我觉得迎江区正在做的政企‘早茶会’很好。利用这个平台,主要领导、部门负责人及企业老板有更多交流机会,有些事情不一定适合以正式开会的方式去谈,换个轻松的形式反而能了解企业的真实想法。”
种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营商环境“优”无止境。我们应有“差一米就是零”的意识,以刀刃向内的勇气和自我革命的决心,把深化“放管服”改革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着力解决企业、群众办事的痛点、堵点、难点,打造更优营商环境。
汪海波希望,家乡安庆能趁着高质量“双招双引”的东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在内搭好平台,在外联好老乡,促进安庆经济更快更好发展。
(全媒体记者 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