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雁南飞”,今朝“凤还巢”。近年来,随着“双招双引”工作的深入开展,望江县营商环境越来越好,一批走南闯北的望江人携带多年在外地创业积累的技术和资金,纷纷回乡创业,催生“归雁经济”,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
赛口镇一家由回乡创业人员创办的食品公司里,工作人员在严把食品质量关。 通讯员 陈娅 摄
回乡创业发展
兴办食品企业
冬季,虽然郊外十分寒冷,但位于赛口镇津潭村的顺口福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干净宽敞的车间里,20多名“全副武装”的工人正在紧张有序地加工速冻手工早餐产品——烧麦、包子馅料。食品制作成型后拿到冰柜冷冻,然后打包装运。
该公司的总经理叫檀同贵,高士新坝人。1991年,年轻的檀同贵满怀创业激情前往武汉从事电子产品生意。几年后,在“芭比馒头”创始人刘会平的影响和带领下,檀同贵带着爱人和儿子一家人转战苏州,盘了一间包子铺,引进“芭比馒头”先进技术和销售模式,年收入大概15万元左右。2013年,檀同贵在苏州注册创办了江苏顺口福食品有限公司,公司面积不大,主要产品为手工制作的烧卖、包子馅料等,效益可观。随着公司效益连年提升,2018年,檀同贵准备扩建厂房,但由于周边房租过高,超过预期,这一想法也就搁置下来。
“老家那边也在搞招商引资,吸引在外面创业者回乡创业。我在手机上了解了一些政策,很不错,而且在家还可以照顾老人孩子,要不我们把厂子搬回去?”。正为高价房租头疼的檀同贵,听到爱人这么一说,决定回乡创业。
“早就有回乡创业的想法了,当年我的爱人跟我提议回乡创业之后,我立即联系了村里的村干,了解相关政策,并在当年经过实地考察,选择了津潭村位于安九路旁交通条件较好的一块土地建厂,并在同年注册成立了安徽顺口福食品有限公司。”檀同贵说,“回乡投资创业,政府给予了很大支持,加上交通条件的改善和冷链物流的配套完善,细算下来,相比于在外,销售量没有缩减,成本反而降低了。”
2019年,顺口福有限公司正式投产运行,得益于对市场行情的准确把握,加上产品质优价廉,檀同贵当年在苏州的老市场不仅依然保持,还开拓了江西、河南、湖北等地的新客户,销量一直非常好。在该公司务工的十多位工人都是附近村民,公司免费为员工提供午餐。目前,公司占地面积6600多平方米,厂房1400多平方米,每天生产烧卖和馅料等产品达4吨左右。预计2021年公司产值接近2000万元。
公司发展势头越来越好,对于下一步发展,檀同贵有新的打算。“家乡营商环境越来越好,我还想继续在老家发展,下一步就是计划扩大生产规模,想把包子行业做大一点,招收更多工人,让周边老百姓不用出远门,在家门口也能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
发展特种养殖
带动村民增收
凉泉乡韩店村皇地生态有限公司的天鹅养殖场绿树葱郁、水波粼粼,黑、白两色天鹅在池中悠然嬉戏,嘎嘎嘎叫着。12月8日上午,公司负责人李德义正在指导十几位村民喂养天鹅。
当初,李德义在大学里学习的专业是兽医专业,毕业后在外从事了8年观赏性珍禽养殖工作,收入颇丰。“在家能照顾老小,还能为村民做点实事,为什么要抛家舍业到外地打工呢?”李德义的一个反问道出了他的心声。当时李德义带着成熟的养殖技术和辛苦攒下的积蓄回到了家乡。“那时邻居们都说我们年轻人傻,放着外面高薪的工作不做,跑回家来吃苦头。我也想凭着这股傻劲,把家乡的企业办好,让村里人一起致富。”
“我申请办理了特种养殖证,养的天鹅属观赏珍禽,出售全国各地动物园。如今订单已经排到后年了。”李德义说,一只天鹅售价数万元,今年已经售出几十只了。
“小孩读高中,老人年纪也大了,长年在外打工根本顾不了家。回家之后在家待了几天,德义跟我说可以来他公司上班,还能学到养殖天鹅的技术。现在上班就在村里,挣的钱跟在外面差不多。”在天鹅养殖场务工的韩店村脱贫户王得民说,“不仅是我,养殖场里有十来个人都是这种情况,大家都很满意!”
11年来,李德义的天鹅养殖场逐渐形成了规模,黑天鹅、白天鹅、赤麻鸭等珍禽种类繁多,在县内带动了2家农户经营规模养殖场;皇地生态有限公司成为安徽省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安庆市科普示范基地。同时,李德义还积极参加野生动物救护工作,已经救护猫头鹰等野生动物数十只。
怀揣家乡情怀
打造生态茶园
“回乡办农业企业的念头在我心里埋了很久,真正迈出那一步确实不容易。”回忆起当初回乡创办企业的过程,龙小良感触很多。在外地经营纽扣生产工厂的他,带着辛苦攒下的积蓄回到了家乡,在凉泉乡祈雨山流转了50亩山地用于种植茶叶。“我从小就在祈雨山边长大,山上空气好,土壤也肥沃,林场里种出来的茶叶回味甘甜,我就想着回来开办茶园,把家乡的好产品推广出去,让家乡人也能跟着富起来。”
如今龙小良经营的乾元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总投资额580万元,优质茶园规模达到了200余亩,林下与水面养殖面积38亩,生产和加工设施齐全,年销售各种农林水产品80多吨,产值达1450多万元,注册的“祈雨海棠花”牌茶叶商标在市场上有了一定的知名度。
“我母亲80多岁了,行动不是很方便,日常起居要人照顾,我就没出去务工,在家里一边种庄稼一边照顾老人。龙小良知道我的情况后,就让我在采茶和修剪树枝的时候去帮忙,一年下来能做100多天的工,一天工资有80块钱。”凉泉乡凉泉村村民龙美娈说道。
几年来,龙小良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方式,吸纳380多户农户临时务工,这些人中多为年岁偏大、不方便外出务工的农户,户均增收达3000元。
“我计划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提高茶叶品质,带动更多的村民在家门口就业。乡亲们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好,大家一起致富,这些年付出的努力就值得。”龙小良说道。
(全媒体记者 汪秀兵 通讯员 陈娅 唐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