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怀宁县黄龙镇金河村强胜家庭农场,种粮大户郎银杰手拿工具对农机进行检修、保养。这是春耕备耕的“规定动作”,能确保农忙时“不掉链子”。“今年,我要在种好300亩常规水稻的基础上,种好200亩‘富硒米’。”他一边忙碌一边说。
郎银杰是村里人眼中的“田秀才”。2001年他流转了50亩地。经过20多年的努力,如今他的家庭农场经营规模已达500余亩。他认为,新时代的农民不仅要会种地,更要找准并抓住市场的风口。他也是这样做的。2016年,郎银杰了解到“富硒米”正成为大城市市民“米袋子”的“网红”。经过实地考察、项目对接,郎银杰坚定了尝试创新的信心和决心,成了全县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怀宁县大部分耕地并不含硒,怎么种得出“富硒米”?郎银杰用的办法是:试种50亩,采用根施硒肥、叶面喷硒肥“二合一”的技术,做到不施化学肥,不打化学药,除草靠人工。结果如何?郎银杰种植的“富硒米”当年喜获丰收。品质如何?江苏省硒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检测结果显示,他种植的“富硒米”各项指标全部达标,其中硒含量达每公斤200微克以上。
有机、绿色、营养、口感好是“富硒米”的特点。经过生物转化,无机硒转化为有机硒并贮存在稻米中,便于人体吸收……关于“富硒米”的相关知识,郎银杰说得头头是道。
记者看到,强胜家庭农场大院内,种子、肥料以及大小农机具都已被准备齐全。经过几年的不懈探索和摸索,今年郎银杰决定扩大规模,种植200亩“富硒米”。近年来,郎银杰通过订单生产,将“富硒米”销往南京、合肥、上海等地。当下,还没有育秧,就被南京客商提前订购一空。虽然“富硒米”亩产量只有450公斤,但市场价格达每公斤60元,比种常规水稻强好多倍。“今年除了种植“富硒米”,我还准备建大米加工厂,搞物流配送,带动更多的村民增收致富。”郎银杰一股脑地道出了心中的新“硒”望。
(记者 徐侃 通讯员 檀志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