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下午,在怀宁县平山镇高泽村胜天圩排涝渠旁的一片田地旁,只见田埂被加高,田间注满了水,田地四周被安装上了一道防护网。
“等到田里的水深50公分就可以投放虾苗了。现在虾草栽种和防护网安装基本结束,虾苗正在联系采购。”村干王红杰说。
高泽村临近胜天圩,几年前开始发展“稻虾共生”种养模式。到2021年底,高泽村村集体和种粮大户发展的“稻虾共生”面积共有1200亩,其中村集体220亩。
今年,高泽村和相邻的范祠、花车两个村一起,以联合党委统一运营管理形式新发展“稻虾连作”种养模式面积310多亩,其中高泽村100多亩,1月初流转土地并进行机械作业,聘请技术指导员指导生产,今年即可产生效益。
从几年前开始,平山镇部分种粮大户积极探索“稻虾共生”种养模式,促进农业产业多业态复合发展,实现了多点共赢。目前,全镇已建成高标准“稻虾共生”基地近万亩,龙虾产值超3000万元。如今,从“稻虾共生”转型“稻虾连作”,平山镇的稻和虾正在演绎新的故事。
平山镇镇长江洪介绍,传统“稻虾共生”需要挖深沟,一次性投入成本较高,探寻一种高产、高效、高价值的龙虾养殖模式极为迫切,而种养模式相对简单、稳粮、生态、高效的“稻虾连作”就是很好的选择。
平山镇作为第一批省级农业发展示范区,现有高标准农田3.6万亩。经过多年积累,具有一定“稻虾连作”产业基础和种养经验的平山镇,正致力于将“稻虾连作”打造为富民强镇的第一特色产业、转型升级的第一示范产业、“接二连三”的第一综合产业。
王红杰告诉记者,虾苗投放后,在种稻前龙虾就能成熟形成收益,等到稻子分蘖时再投放种虾,种虾在稻子成熟前钻到田里,稻子收割对其没有影响。第二年春天时,不用再投放虾苗,种虾产卵孵化之后的虾苗会在天暖时钻出来,稻子分蘖时也不用再投放种虾。相比“稻虾共生”,“稻虾连作”每年每亩在水稻之外的收益至少有1200元,是“稻虾共生”的5倍左右。
记者了解到,平山镇12个村(社区)通过4个联合党委牵头,由镇级联合发展公司负责“稻虾连作”运营管理,实行规模化经营、集约化发展,计划通过2至3年时间,集中连片将全镇“稻虾连作”面积扩展到3.6万亩,提高农田亩均产值,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
“我们通过多种渠道争取资金,计划将各村、社区龙虾统一育苗、统一指导,并建立龙虾分拣、冷藏、交易中心,中心目前正在选址。同时,推广种植同一品种优质食味稻米,打造绿色有机稻虾米品牌。另外,结合水美乡村建设,构建环钵盂湖景观带,筹建龙虾美食广场及集散交易市场、举办龙虾美食节等,全面提升平山稻虾产业影响力。”江洪信心满满。
(全媒体记者 罗少坤 通讯员 钱续坤 张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