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快讯 >

小田改大田 提升抗灾能力 零散“低产田”变身丰产“吨粮田”

  一年之计在于春。这些天,65岁的种粮大户陈高来每天都会骑着电瓶车,在自家的新田周围转上一圈。眼看着原来高低不平的小田变成了平整的大田,田间修上了6米宽的水泥路,陈高来心里乐滋滋的。

  陈高来是桐城市金神镇琚祠村人。去年10月,桐城市开展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设,3000多亩“小”“散”农田开始了“大修”,其中琚祠村占800亩。几个月来,施工队在这里连续作业,通过小田改大田,减少田埂系数,填埋废弃坑塘,修建田间道路和U型渠等,800亩的“分子田”变了大样。

  “这次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和以往不同,有了更多的科技含量。”金神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副站长叶荣峰告诉记者,2020年4月,专业设计院拿着高清卫星地图走遍了这800亩的各个角落,结合这里的地形地貌、作物种类、机械作业效率、灌排效率和防止风害等因素,合理设计田块的长度和宽度。“科学设计后,不仅增加了5%的农田面积,通过水、土、田、林、路综合治理,还提升了农田的抗灾能力,让中低产田实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保障粮食安全、实现‘藏粮于地’。”叶荣峰说。

  叶荣峰介绍,比如U型渠,之所以修成这种形状,是根据这里的地形和水源条件。“这样的水渠可以藏得住水,再也不用担心旱涝和抽水问题了。”

  “大修”的农田中有陈高来的300亩。“以前承包的田东一块西一块,‘牛眼睛’一样大,机械下不去、下去了也转不开。要是遇到连续下雨,田里的水排不掉,车子进不去,只能靠人挑,找人又难,只能眼睁睁看着稻子烂在田里。”陈高来说,“大修”之后,过去跑肥、跑水的低产田,变成了保肥、保水的“吨粮田”,只要还干得动,他还想再种几年粮。

  “现在工程已经在收尾,确保在本月把田交到种粮大户手上。”琚祠村党支部副书记黄斌介绍,田还是这块田,但改造好的高标准农田身价翻番,成为种粮大户争着耕种的“香饽饽”。“效益提升了,大家的种粮积极性更高了,粮食安全就有了保障。”黄斌说。

 

(全媒体记者 江月 通讯员 汪凌波)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