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快讯 >

盘活馆藏资源 创新展陈方式 “博物馆的力量”从何而来?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今年的主题为“博物馆的力量”。

  红色故事宣讲、藏品捐赠仪式、公益鉴宝活动、网络直播带领观众云游……当天,安庆博物馆开展了一系列活动。记者走近多名在一线忙碌的资深文博工作者,听他们讲述安庆文博事业发展,以及“博物馆的力量”之来源。

  “力量”来自城市发展

  说到过去,您知道安庆博物馆最初的模样么?

  “2000年,我初到陈列展览部门的时候,博物馆还在沿江路上,也就是熊范二烈士专祠内。”安庆博物馆陈列展览部主任操春祥见证了22年来该馆陈列展览条件的变迁。“那时候,我们馆没有固定陈列,因为没有条件。首先,展厅很小,只有400平方米左右。再者,没有能提供恒温恒湿环境的展柜,将文物展览一次,就等于让它们受一次伤害。”

  “我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到保管部门工作的时候,库房很小,只有50平方米。我们要在那么一点空间里,安置3000件文物和藏品,那真是要绞尽脑汁地想,怎么节约空间。”安庆博物馆征集保管部主任王欣同样是一位资深文博工作者。“不同的文物,都要针对季节和微环境变化及时调整环境的温湿度、照明度等。这在九十年代根本没办法做到,尤其是梅雨季节,如果不能为文物提供一个适宜的环境,就算它们待在库房里,也会‘受伤’。”

  博物馆是城市的地标,是城市的文化名片,也是城市的形象窗口。在安庆这样一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应该有一个让文物得到充分展示的博物馆。

  只有城市的发展,才有博物馆的发达。变化发生在2020年8月18日,安庆博物馆新馆终于在千呼万唤中闪亮登场。这是一座总建筑面积40034.55平方米、展陈面积11368平方米、总投资约37672万元、全国先进、省内一流标准的国家二级博物馆,如今,已成为“城市会客厅”和“网红打卡地”。

  “力量”来自历史底蕴

  “现在的新馆,无论是展厅面积,还是展示设备,都有了质的飞跃。”新馆建成之初,操春祥也有着幸福的“烦恼”。“以前我们布展时,最大的烦恼是,怎么尽可能多展示我们的藏品。新馆建成布展时,我们最大的‘烦恼’是,哪里去找那么多的藏品展示。”

  当然,在安庆这样一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这终究不是问题。毕竟,如今的安庆博物馆有“安庆古代文明”“安庆近代文明”“安庆书画”“安庆钱币”“安庆城市记忆”“黄梅戏艺术”“文物精品”等多个固定陈列,展出藏品达5000多件。

  “有两次考古发掘,我印象最深。一个是棋盘山商周时期古文化遗址,另一个是圣埠氮肥厂春秋战国墓群。当时看到出土文物的激动心情,现在还记忆犹新。”安庆博物馆文物考古部主任胡荣贵1987年就到博物馆工作,他说,这些年在安庆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大量沉睡的文物被发掘。“当然,都是有计划地进行抢救性发掘。”

  “馆藏从最初的1000多件藏品逐年丰富,增加到了现在的1.3万件。除了考古发掘、有偿征集之外,还有大量藏品来自于无偿捐赠。而且,这些捐赠的藏品,大多数与安庆文化息息相关,很适合用作展示安庆文化的展品。我个人十分感谢他们对安庆文博事业的支持。”王欣说。“今天(18日),就有一场捐赠仪式。”

  5月18日上午的捐赠仪式上,安庆博物馆馆长王红星为无偿捐赠布纹四孔双系陶罐、青瓷三足灯盏、鸟型埙、清绣球等多件藏品的黄圩、方俊标、房有富等安庆民间收藏家颁发捐赠荣誉证书。

  “力量”来自时代进步

  18日当天,为满足疫情防控期间安庆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安庆博物馆以直播的形式带领观众云游“安庆近代文明”陈列,并配以留言互动的形式,让观众更好地了解安庆红色历史,感受安庆光荣的革命传统和红色精神。

  “直播在官方微博、抖音以及快手三大平台同时推出,受到观众的喜爱。”安庆博物馆开放管理部主任徐鹏说,通过此次直播,使得陈列在博物馆里的文物、印在展板上的文字,纷纷“活”了起来,安庆博物馆自媒体平台也成为博物馆深度“触网”年轻人的桥梁,让更多人可实时感受“近在咫尺”的博物馆。

  “在我们馆,类似的‘云展览’和网络视频的发布,已经实现常态化。”徐鹏介绍,去年该馆共推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安博伯云课堂“红色记忆”系列视频5期,以及“黄梅戏艺术陈列”、博物馆里过大年“云游老安庆”“青海民间艺术展”等9部云展览视频。

  “力量”连接过去未来

  更有力量的博物馆,也能生产出更多的文化。“近年来,馆内专业人员以馆藏品和地方历史文化为重点研究对象,进行了大量的原始史料梳理和分析、考证工作。五年来已经发表专业文章一百多篇。”安庆博物馆学术研究部主任吴悦说,这些工作不仅为博物馆的宣传教育、陈列展示以及馆藏文物的合理利用工作奠定了基础,对于丰富安庆历史文化内涵,提升安庆的文化软实力,增强市民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也能发挥重要作用。

  博物馆在关心过去,也在关心未来。“去年,我们充分发挥社教职能,积极开发博物馆系列活动课程,进一步健全博物馆与学校合作机制,打造安博伯课堂、小小红色讲解员训练营、博物馆里过大年等社会教育活动品牌,主办68场,联办百余场,有万余人参与到我们的活动中。”徐鹏说,该馆目前已与10家大中小学校共建社会实践活动基地。

  除了一个更有学问的博物馆,未来,安庆市民也将拥有一个将科技抱得更紧的博物馆。

  “今年我们不仅启动实施智慧博物馆建设,增强博物馆藏品管理、保护的数字化和公共文化服务的可视化,还与相关单位合作,开展文物数字化研究开发。同时,也在加强新媒体矩阵建设,加快推进安庆博物馆网站升级改造、上线运行,继续运营好安庆博物馆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官方抖音号、快手号,打造‘云端博物馆’。”谈及未来,王红星说道,“博物馆不断追求进步,是为了贡献更多的文博力量,最终目的还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全媒体记者 何飞 通讯员 陈恒)
责任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