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朋邻里“传帮带”,能带出什么?说不定就能带出一个劳务大品牌。近年来,安庆市加快推进劳务品牌建设,劳务品牌数量、规模不断扩大,其影响力、带动力显而易见。然而放眼全国,安庆劳务品牌仍有一些短板。今年,安庆劳务品牌迎来新一轮蜕变,将在更加宽阔的道路上闯出更大的市场。
“传帮带”带来大品牌
“江镇面点师”“望江缝纫工”“潜嫂家政”“宿松保温砂浆”“太湖木工”……安庆的这些特色劳务品牌,如今已是小有名气。
劳务品牌是有着鲜明地域标记、过硬技能特征和良好用户口碑的劳务标识。广东“粤菜师傅”、江苏“扬州三把刀”、山西“吕梁山护工”……品牌意识已经深入人心,从全国来看,这些广为人知的劳务品牌均有自己的鲜明特色,整体上增强了当地劳务输出的市场竞争力。
5月20日上午,记者走在怀宁县江镇镇街头,两旁密集分布的蒸笼门店格外引人注目。江镇镇是“中国面点师之乡”,在外从业人员近2万人,占全镇总人口近60%,人均年劳务收入达10万余元,并且辐射到周边乡镇,怀宁县共有10万余人常年在外从事面点行业。在江镇镇本地,有200余人常年从事蒸笼制作。
江镇镇副镇长杨笙介绍,明清时期,江镇镇是有名的水运码头,来往客商带来了各地特色美食,本地吃面食的习俗逐渐养成。随着近代以来水运的逐渐没落,勤劳自强的江镇人开始外出谋生。1988年,江镇村村民何晓红在黄山歙县经营了一年馒头铺就成了“万元户”,在他的影响下,江镇人纷纷走出家门,自此掀起了外出做面点生意的热潮。
江镇镇上丰村今年43岁的李先锋,在上海浦东新区做面点已经十几年了。受亲戚朋友影响带动,十几岁时,他向自家哥哥学习了面点制作技艺,走南闯北,最后在上海定居。现在,夫妻俩经营着一家30多平方米的门店,每天凌晨两三点钟起床,一天要做1500个包子、馒头,凭着吃苦耐劳的精神,一年纯收入达到25万元。
怀宁县江镇齐明蒸笼有限公司是当地规模最大的蒸笼生产企业。公司负责人詹刘慧告诉记者,他家从父辈开始就在做蒸笼,到现在已经做了30多年,他是在初中毕业入行的,2018年9月成立了自己的公司。
近年来,安庆市加快推进劳务品牌建设,将劳务品牌培育作为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重要举措,充分依托地方特色产业、优势行业和务工传统,开展形式多样、层次不同的劳务品牌创建活动,劳务品牌数量、规模不断扩大。
“我市目前形成的劳务品牌覆盖二三产业,多数集中在建筑以及餐饮、家政、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行业。”安庆市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中心主任王中群说,“劳务品牌的形成具有一定自发性,多数为亲朋邻里‘传帮带’的方式形成,加上政府部门因势利导、积极扶持,逐步走向市场,形成影响力。”
“近些年通过开展劳务品牌职业技能培训、建立特色劳务品牌培育机制、开展劳务品牌职业技能竞赛等,我市一些特色劳务品牌获得了成长,但特色劳务品牌培育建设空间还很大,还有一些等待挖掘。”王中群说。
“小名片”释放大能量
劳务品牌作为劳务标识,一方面促进就业、带动就业能力强,另一方面对产业发展也有很强的支撑作用,一些劳务品牌形成了特色劳务经济、特色产业板块。
“在上海的江镇面点师很多,我们这差不多每1.5公里就有一个江镇面点师开的门店,因为有一定的名气,很多人就是冲着我们的手艺来光顾的!”李先锋自豪地说。
“江镇面点师”劳务品牌知名度较高,在全国拥有“巴比馒头”“独秀”“天添”“沙士比”“馒乡人”等知名品牌。
“望江缝纫工”是依托县域主导产业开发的劳务品牌,具有一定的行业影响力。纺织服装是望江县的首位产业,全县有纺织服装生产企业近500家,从业人数2.43万人,年产服装3亿件,实现年行业产值130多亿元。
“潜嫂家政”是潜山市打造的特色劳务品牌,目前在潜山市注册成立的家政企业和个体户有50余家,直接或间接从业人数达2600余人,从业人员以城市下岗工人、进城务工农民为主,为“稳定就业”闯出一条新路。
在“中国刷业之都”潜山市源潭镇,制刷从最初一门养家糊口的“小手艺”,到今天引领发展的“大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精彩蝶变,也形成了“源潭制刷”特色劳务品牌。
“专业化”闯出大市场
循着“江镇面点师”劳务品牌发展壮大的轨迹不难发现,练就“蒸功夫”不简单,打响“金招牌”更非易事。
劳务输出的竞争更多的是质量竞争、品牌竞争,谁有过硬的劳务品牌,谁就能在劳务市场上占得先机。而从当前全市总体情况来看,劳务品牌社会化组织程度还不够高,发展较为分散,一些劳务品牌从业人员受文化程度和发展观念影响,对行业市场定位、发展规划等缺乏清晰认知……品牌短板亟需补齐。
记者了解到,今年,安庆市将开展市、县级劳务品牌认定,充分发挥劳务品牌在就业创业中的带动和示范效应,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我们也在积极引导支持行业商协会、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主动发现和培育劳务品牌,按照品牌所属发展阶段、行业领域、特色类型等进行梳理,分别进行培育建设。”王中群说,“对已经形成相对成熟运营体系的劳务品牌,推动做大做强做优。对有一定从业基础但技能特点不突出、分布较为零散的劳务产品,总结品牌特征,逐步引导形成劳务品牌。”
王中群介绍,未来几年,还要深入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开展劳务品牌创业大赛,挖掘培养“土专家”“田秀才”“乡创客”,并扩大劳务规模,拓宽转移就业渠道。同时,在创业孵化、融资等方面加大政策扶持,支持劳务品牌创新创业。
(全媒体记者 罗少坤)